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⑨│张慧明:深化文明探源研究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23 09:13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大省,河南肩负“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怎样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怎样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日前,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理论研讨会,11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这一主题,从理论体系论述,到实践层面指导,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刊发发言内容,敬请垂注。

  今日刊发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张慧明的发言《深化文明探源研究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围绕文化大省以文兴业主题,我从文明探源、文化自信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一、从“文化自信”到“两个结合”,领会中华文明探源的时代要求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考察红旗渠和殷墟,要求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指出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这对全省乃至全国考古工作者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文明、考古和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四个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2018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安阳殷墟文物安全、夏文化研究作出重要批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9.28重要讲话,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同时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2021年,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27重要讲话,要求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阐述了“两个结合”,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并要求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报告还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要传承中华文明,实现物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从提出文化自信,到对夏商文化研究和文物保护的批示,到关于考古、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讲话,再到二十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自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再到二十大之后不久考察殷墟,从这些过程中,我们能够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文化建设的思想脉络:一是从文化自信,上升到了文明复兴的高度。二是从文明发展的学术研究,上升到了中国道路文明根源研究的高度。三是从中华文明复兴,上升到了构建文明形态世界话语权的高度。从这三方面去领会和理解,我们能够认识到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承担着新的时代要求,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新内涵,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文化自信是更为宏大的文化自信。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必须增强历史主动,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任务面前勇于担当,做出河南贡献。

  二、河南考古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核心力量

  河南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1921年渑池仰韶村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河南从考古学诞生起,就承担着重建中国上古史、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重任。中国考古的许多大事要事都发生在河南。经过国家“九五”“十五”期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以及2020年至今我们正在持续开展的“考古中国”专项中的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研究两个重大项目,河南已经建立起了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晚商等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在河南呈现出了清晰的脉络。通过综合研究,目前我们已基本可以认定:距今5800年前后,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类型,以彩陶而闻名,向周边强力辐射,形成了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被称为“仰韶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仰韶文化晚期巩义双槐树遗址群,已基本认定为初步意义上的文明形态,被称为“河洛古国”。距今4000年前后,中原各地陆续进入龙山时代晚期,出现了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集中分布的中原城址群。距今3800年前后,偃师二里头遗址基本确定为夏王朝晚期的都城遗址。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还需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今年,我们正在谋划文明起源阶段研究课题,计划将文明探源研究的时空范围向更早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早期文化阶段延伸,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向深入。

  在中华文明演进模式上,有学者认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红山、良渚为代表的突出神权模式,无限发展神权,无节制地浪费社会财富,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就迅速消亡、昙花一现。另外一种是以仰韶—龙山—二里头为代表的中原模式,突出军权、王权,在王权的领导下,注重家族血缘,节约社会资源,质朴中和,稳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中原模式形成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发展模式。文明选择道路不同,前途命运就不同,这对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有启示意义的。

  三、深化文明探源研究,引领以文兴业新实践

  (一)构建中国考古研究样板。重中之重是推进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目前,在省委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方案已确定,正在推进,其建设方式、规格和规模都是全国唯一的,采取省部共建、省校联建、国际合作、全省一体的方式,重塑职能体系,建立现代化科研院所体制机制,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考古研究机构。通过重塑性改革,凝练一流考古课题,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大遗址考古等重大课题,系统开展人类起源、文明探源、夏文化、商周文化、黄河文化等专题研究,建设考古实验室,增强多学科联合攻关能力,形成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为解决重大历史问题、构建中国考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挥作用。

  (二)推介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河南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为主题,推进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实施历史轴线展示工程,特别是要持续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前,我省纳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大遗址总数达到21处,同时,我省有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处立项公园,总量居全国首位。这些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代表了中国历史各阶段的核心价值。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渑池仰韶村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的一个重要遗址,其他6处都是国家都城,如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殷墟、郑韩故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形成了基本的国家观念,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都城的规制。比如天人合一,建中立极,左祖右社、中轴对称等等,所以这些都城遗址都积淀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要集中做好遗址保护展示、研究阐释和传播,构建一批中华文明标识和国家文化地标。

  (三)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这是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正在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规划建设博物馆群。主要设想是,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河南博物院新院为主体博物馆,以自然、农业、天文、艺术、古建筑、古陶瓷、古代冶金、古代战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若干专题博物馆为辅助,建设集主题展示、人文交往、教育研修、文创产业、文旅消费、创意生活等功能定位的园林化、多业态的博物馆群落,力争打造成国际级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建设成中华文明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目前正在编制规划、开展选址。建成后,将成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成果和品牌。

  相关推荐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①│李庚香: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151516”,走好现代化河南建设的5条新路子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②│赵士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③│赵增彦: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④│刘吕红:回到中国语境,详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⑤│姬志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⑥│郑小九: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⑦│张占仓:努力走出人口大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⑧│张锟: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