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声丨张国防:河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导向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1-18 16:44

  编者按

  2022年11月16日,在中国卢森堡建交5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以“空中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在郑州举办。围绕论坛议题,大河网学术中原刊发专家文章,进一步探讨推动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助力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的政策措施,阐释深化豫卢经贸合作、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话题。期待借助学界智慧,绘就更加美好的“丝绸之路”的未来。

  今天刊发开封大学张国防,李治的文章《河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导向》——

  共建“一带一路”为河南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重要历史性机遇,也为河南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河南应不断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等优势,积极寻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合作的契合点,通过广泛合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程度。在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同时,注重防范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和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更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深远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发展成效,河南作为中部重要节点省份,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为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河南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等方面都将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实现资源有序自由流动,不断释放河南经济发展潜力。当前河南三次产业的产值已经呈现出“三、二、一”的良好发展局面,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相对不足,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而“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要素禀赋、资源优势和河南之间呈现明显的互补态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等,不仅有利于河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很大程度上促进河南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当前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的形势下,尤其是逆全球化浪潮卷土重来的背景下,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高水平合作,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效益和韧性,是河南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是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通过合作互利共赢,实现民生福祉提升改善

  增进民生福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和归宿,能不能实现民生福祉的提升改善,是判断一项工程得失成败的重要参考依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代表性事件,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供的一项全球公共产品,具有极为突出的共享性,沿线各国人民能够共同分享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各项发展成果,体现了其重要的民生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多个领域建成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民生工程,如孟加拉国的第一座大型净水厂帕德玛水处理厂,马尔代夫首座跨海大桥中马友谊大桥,以及非洲“万村通”数字卫星电视项目等,极大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条件,使当地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现代化设施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优越性。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给沿线国家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提高了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师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等,共建“一带一路”还促进了沿线国家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除此之外,共建“一带一路”还在疫情防控、灾害防治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时俱进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品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还必将在数字、绿色和创新等领域展开更广泛合作。惠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追求和鲜明底色,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必定会有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发展成果,不断造福沿线百姓,成为共商共建共享领域的国际典范。

  三、通过有效防控风险,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逆全球化思潮卷土重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更激烈的国际竞争,气候变化和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如此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这一客观形势要求必须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领域的风险防控和动态适应能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体而言,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三类:安全风险、认知风险和本体风险。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邪恶势力时刻制约着沿线有关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部分国家还处于局部战争或冲突摩擦之中。认知风险主要体现在: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已成为全球各主要大国竞争博弈的重点地区。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一带一路”走的是“结伴”而非“结盟”之路,但仍然有部分国家对此承诺将信将疑,存在抵触和疑虑情绪。本体风险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共建“一带一路”所提出的“设施联通”目的就在于促进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然而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存在巨大缺口。上述风险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参与国和相关各方应强化合作关系,通过政策沟通实现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不断增加共识、减少分歧。广泛筹集共建“一带一路”有关项目所需的资金,提防汇率风险和法律风险。此外,为了打消外界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偏见和疑虑,中国应通过官方和非官方媒体对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更全面、更真实的报道,讲好中国故事和河南故事,不断争取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张国防 李治 单位:开封大学 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编号:2022ZT52)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

  丝路之声丨张占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意义重大,作用非凡!

  丝路之声丨高亚宾:以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统领贸易强省建设

  丝路之声丨张占仓:做大做强“空中丝绸之路” 促进河南高水平开放发展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