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④丨李庚香:艰苦创业,一部艰苦修渠史就是创业奋斗史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28 14: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是建国立国的基础,更是富国强国的基础。

  红旗渠工程从1960年开工,到1969年全面完成,历时10年。在没有任何大型现代化机械的帮助下,在极其困难的施工条件下,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创造了惊天伟业。今天,只要去红旗渠,大家必定要去看一看青年洞。青年洞是当年红旗渠施工难度最大的地方,集中体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青年洞地势险要,是近乎垂直的绝壁,但却是修渠的咽喉工程,除了凿洞没有更好的办法。洞口的狼牙山上全是绛紫色的石英砂石,如铁般坚硬,锤一次钢钎只能留下一个白印,打一个20厘米左右的炮眼往往需要几十根钢钎,用风钻则需要不断地换钻头,只能靠人力一锤一钎地凿。300多名青年组成了一支突击队,承担了这项艰巨的开凿任务。在开凿的过程中,工地团委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青年团员会,学习毛泽东的《愚公移山》和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鼓舞大家的斗志和激情。

  开凿青年洞时,正值严冬,缺粮少菜,缺钱短物,大家吃不饱饭,就上山采来树叶,杨桃叶、杏树叶、槐树叶、白杨叶、还有柿子树叶等,用开水煮后压掉苦水,再佐以玉米面、红薯面等主食充饥。方圆10里的树叶吃光了,就下漳河捞水草吃,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想到的办法,都派上了用场。这个时候,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青年们靠着坚韧不拔、蚂蚁啃骨头式的苦干硬干,苦战了17个月,经过风险频出的500多个日夜苦战,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终于在1961年7月5日凿通了隧洞。为铭记这些凿洞青年的业绩,该洞被命名为青年洞。有诗这样赞扬道:“山即碑,洞即碑,渠即碑,人即碑,座座丰碑都颂扬着青春”。

  红旗渠经过的地方地势艰险,有“崎岖樵径,车不能轨,马不能行”的羊肠小道, 有荒草、 石头、荆棘、树木环绕的陡坡,有怪石嶙峋的山腰和万丈深渊的峡谷,施工的危险系数很高。在一次除险任务中,山上有很多碎石不停地滚落。除险英雄任羊成躲避不及,一块碎石砸到嘴上,他被砸掉了四颗门牙,鲜血直流。情急之下,他只能忍痛自己把四颗门牙拔了下来,用口哨与崖上取得联系。今天去红旗渠参观,可以看到凌空除险的表演,除险队员在悬崖峭壁间凌空回荡,令人不寒而栗。这样艰险的工作场景,在当年修渠大军那里,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

  实干是成就梦想的必由之路。“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修渠有何难,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十万大军“战太行”修建红旗渠是干出来的。在那个物质匮乏、资源短缺的年代,穿越太行、跨省引水,唯有大干苦干拼命干,但务实重干不是蛮干,而是要实事求是科学地干。面对艰巨的修渠任务,面对生活物资、生产物资极度缺乏的现状,林县人民没有退缩,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靠着苦干、实干、巧干,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上挥毫泼墨,靠着勤俭节约、顽强拼搏,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严寒、 战酷暑,克服了无数难以克服的困难,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苦战十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艰苦创业精神,什么是改天换地的战斗精神。在这里,人与岩石的对抗,体现在修建红旗渠的土石工程是人类历史上除了长城以外的最大的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完成的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我们需要弘扬红旗渠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阅读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①丨李庚香:“人工天河”红旗渠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②丨李庚香:缺水灾难,誓把天上水蓄起来,把境外水引进来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③丨李庚香: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不要,全靠双手来创造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