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河南精神③:弘扬和实践新时代河南精神
编者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与时俱进地丰富、凝练和实践新时代河南精神。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科联,今天推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河南精神③:弘扬和实践新时代河南精神》,论述如何弘扬和实践新时代河南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核心提示
弘扬和实践新时代河南精神,重点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弘扬河南精神的志气,科学规划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目标;二是弘扬河南精神的卓越智慧,不断探索创新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科学路径;三是弘扬河南精神的为民情怀,切实有效地为实现中原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懈奋斗;四是弘扬河南精神的担当道义,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弘扬河南精神,特别要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活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力量,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精神是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区域发展才有不竭的强劲动力。发现河南精神的力量、弘扬河南精神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在河南发展中恢宏河南人的志气、发挥河南人的智慧、体现河南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怀、凸显河南干部勇于担当奉献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最终实现新时代“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宏伟目标。当前,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我们更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一)弘扬河南精神的志气,科学规划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和引领。党的二十大确立了鲜明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各项战略部署,必须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从而使得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劲、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2014年5月,习近平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殷殷嘱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这篇大文章,必须激发河南精神所具有的雄健豪迈的气质。河南长期是文明渊源、帝王之都、圣贤所居,河南先祖靠雄伟的气魄、一往无前的勇气、高瞻远瞩的智慧雄踞中原,抚绥万方,形成了河南人雄健豪迈的精神气质和不甘沉沦的精神。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河南精神的激励作用,激活河南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河南精神中蕴含的移山精神、开渠精神、治理风沙盐碱的精神、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精神转化为新时代巨大的物质力量,形成“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强大合力。
精神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成果和结晶。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最为根本最为基础的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河南精神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确立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要以河南精神为动力,志存高远,奋勇争先,敢于后来者居上,遵循新发展理念,深刻总结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切实保障发展符合人民的需要。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注重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强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把握经济发展新阶段,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以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建设规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发展壮大高成长性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为引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民生消费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牵引带动优质种养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以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以自主创新为引领,以开放创新聚资源,以协同创新增能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活力,突出抓好创新载体平台;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加快实施“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光纤网络、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县县通管道天然气等重大基础工程;打好新型城镇化牌,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牵动,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户,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和成效。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生活越来越红火。要通过文明化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使河南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现代化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继“老家河南”“中原崛起”之后续写出“出彩河南”的华彩篇章。
(二)弘扬河南精神的卓越智慧,不断探索创新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科学路径
河南历来地灵人杰,先秦诸子百家和历朝历代思想大家许多都诞生于河南或者以河南为主要的思想传播场所,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造就了河南精神深厚精微、高瞻远瞩的智慧品格。河南精神体现的不仅是敢干、实干、苦干精神,更蕴含着能干、巧干、干成的精神,蕴含着天人合一、以诚通天、感天动地、改天换地的深沉智慧,这一点与儒家所推崇的“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的终极认识妙然天合。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天人合一、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贤、革故鼎新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以愚公移山精神来看,愚公之愚乃大智若愚。尽管静态地看,以一人之力、一家之力、众人之力乃至人工之力要挖平两座巍峨的高山是不自量力的愚笨行为,但动态地看,无论多么高耸入云的山峰甚至山脉,只要挖一筐土就会少一点阻塞,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不停地挖下去,必然会挖平险阻,这是真理的逻辑,是高远的智慧。我们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即在于此。历史上任何伟大的事业、崇高的追求、远大的理想,都是看似不可能的,但只要符合这种真理的逻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世代相继,最终都会达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惊人成果。以焦裕禄精神来看,由于焦裕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感人至深的工作表现,我们过去在学习焦裕禄的过程中,自然地重视了其精神和思想品德层面的因素,而对其智慧性内涵尤其是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等层面的要素却缺少同等的重视。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将学思想、学境界、学作风与学习他行之有效的领导智慧、领导方法有机结合。
根据习近平在2009年视察兰考时概括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来分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高超的领导力因素:“亲民爱民”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领导观的有机融合,在现代语境下将中国传统民本价值与现代民主价值有机统一,超越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最大限度地融合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创造活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性;“艰苦奋斗”具有中国特色领导价值与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共同的理论意蕴,实质反映的也是一种要求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必须降低领导成本、提高领导效益的共通性;“科学求实”反映了对领导者前瞻力和决断力的必然要求,是领导干部最本源的情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领导者的基本品格,是领导者前瞻力和决断力的基础;“迎难而上”是领导者胜任力的关键要素,是领导者的胆商和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无私奉献”是领导者的一种深厚的感召力和无为无不为的领导艺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而且历来是领导理论的共有元素。学习焦裕禄精神,不仅要学其高尚无私的道德品质,也要学其有效开展工作的方法艺术和领导智慧。以红旗渠精神来看,林县人民在当时以杨贵为代表的林县县委的领导下,为解决林县人民世代吃水用水的难题,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既体现了感天动地的为民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充分展现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的科学精神,敢干、真干、实干、苦干加巧干,顺天应人、因势利导、巧夺天工,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用水困难,也用一渠清水滋养了人们的精神心田。以大别山精神来看,28年红旗不倒是因为有大别山区群众的支持,运用的是人民的智慧;而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本身也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和斗争智慧;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牵制敌人,威胁敌人后方,把战火烧到国统区,为其他地区和部队赢得时间和主动,这是战略上的大智慧。河南精神的智慧不是机会主义的自作聪明,不是知难而退的世故,不是追逐蝇头小利的算计,不是急功近利的小智,而是悠远深沉、着眼长远、开创未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久久为功、势在必成的大智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过程中,既要汲取河南精神的历史智慧、革命智慧,更要创造和善于运用时代智慧。在立足于实干、苦干和自力更生的同时,也要创新性地干、创造性地干,善于向上、向外借力借智,最大限度地汇聚、凝聚中原更加出彩的力量。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关键是能否激发出来。靠着自力更生,凭着艰苦奋斗,“现代愚公”们不必再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要在自己手里创造奇迹、成就伟业。要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视和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获得最强大的智力支持、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优质的各种发展资源,通过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奠定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现实基础。要强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开放合作、科技金融结合,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要完善创新决策、成果转化、利益分配、金融支持、科技管理、协同融合等机制,统筹用好各类创新资源,汇集强大创新合力。要将人才强省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把握人才工作规律,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并通过搭建事业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来招贤纳士、引才引智,让河南英才辈出、创新活力和智慧竞相迸发,把河南建设成为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弘扬河南精神不是狂热的行为、不是催泪的煽情、不是空泛的玄幻论道,而是在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让我们河南的人更有智慧的头脑、河南的政策更有智慧的含量、河南的制度机制更具智慧的灵感,用河南智慧成就中原的出彩。
(三)弘扬河南精神的为民情怀,切实有效地为实现中原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懈奋斗
河南精神最为本质、最为动人的特征是深切的为民情怀,这也是贯穿传统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一条精神生命线。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作者列子属于道家,道家的天地和圣人思想本来是不含感情特征尤其是感情倾向的。比如,道家的宗师老子在《道德经》里明确阐释其思想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以对人的情愫的弃绝而彰显其理论的高深和冷峻,实则也是故作高深,导致理论的非人化甚至反人性化,这也是后世道家思想演变为冷酷的“君人南面之术”的理论根源。而同为道家的列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塑造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同情心的天帝形象。当这位慈爱的天帝得知愚公一家挖山不止的壮举后,被其精诚感动,命夸娥氏二子搬走了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自此险阻变通途。这种借助寓言表达的天帝和神灵对人的悲悯意识,可谓对为民情怀最深切的诉求,这也是愚公移山精神璀璨古今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精神旗帜的思想价值所在。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尽管产生的时间和地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真诚执着的为民情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干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斗争、开创幸福生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民至上”“为民情怀”一直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品质。1958年,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消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提笔写了《七律·送瘟神》,深切细致地显现出人民群众在毛泽东同志心里沉甸甸的分量。习近平在7年的知青岁月中,与陕西延安梁家河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情厚谊。这种情感纯真而质朴,这种强烈的群众情结体现在执政理念中,就是他反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中,习近平19次提到了“人民”两字。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他明确地说:“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新时代,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例如,新时代十年来,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因此,对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没有深厚的为民情怀,是行不稳、走不远的。有为民情怀的干部才会有温度、有干事创业的底气、有成就事业的助力和健康成长的根基。共产党的干部和西方技术官僚行为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讲群众感情的。习近平讲群众感情时专门提到,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而干部是不是在作秀,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真情实感是秀不出来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不会与生俱来,而需要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共同奋斗。事实上,群众不是抽象的符号、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是柔软的、敏感的、充满温情的。或者说,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素质是经常被感动,而不是言则冷言冷语、行则敷衍塞责。延伸来看,我们要走有温度的而不是冷冰冰的群众路线。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要求我们时刻不忘初心,牢记和弘扬河南精神的为民情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最大限度获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既包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保障和提升,还包括对安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评判出彩河南是否出彩、如何出彩,必须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根本标准,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弘扬河南精神的担当道义,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河南精神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担当精神。千百年来,中原人饱经忧患,在灾难深重的生存环境中淬炼了不屈不挠的坚忍生命意志,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身处艰难不放弃奋斗,身处卑微不放弃梦想,对美好生活具有坚持不懈的创造精神,对灾难具有极强的承受力和创伤修复能力,集中地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担当精神。愚公为子孙的未来担当,子孙为愚公的远见卓识担当,山神为天帝担当,天帝为自己的子民担当,夸娥氏二子为天帝担当。毛泽东把人民称作上帝,共产党及其广大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子弟,要义无反顾地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担当。焦裕禄作为党的县委书记,带着组织的嘱托,不顾身体的病痛,不畏工作条件的艰苦,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带领干部群众造林防风、治沙治碱,改良恶劣的自然环境、改善群众贫困的生活,其所展现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正是担当精神的生动体现。林县县委书记杨贵面对穷山恶水的工作环境和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缺水的苦难生活,感同身受,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形势紧张、施工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敢为人先、身先士卒,带领林县干部群众劈山凿洞、开渠引水,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泽被后世、彪炳千秋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天辟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担当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军队为了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持续开展了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体现的是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担当精神;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按照中央要求,从把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大局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无后方作战,重建了中原解放区,有效地支援配合了其他地区的战斗,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体现的是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弘扬新时代河南精神,让中原更加出彩,各级领导干部要突出担当精神,讲政治、重操守,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作为第一位的政治纪律,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肩负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敢于担责担重担难担险。回顾近年河南省的发展,“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获批实施,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形成了不少亮点,创造了新的优势,这都是广大干部群众担当作为打拼出来的。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去奋斗、去拼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问一问分内事做好了没有,想一想责任尽到了没有。要敢于担难、敢于担责、敢于担险,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建功立业,面对重大考验挺身而出,关键时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不找借口、只找办法,哪里最危险最艰苦就争着去哪里,真正做到入党时宣誓的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其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于担当,体现干部的觉悟和党性。责任成就事业,担当体现境界。群众最反感的是那些事业上偷奸耍滑、谋取小团体利益,工作上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吹吹拍拍拉关系,看得见的做得漂漂亮亮、看不见的却粗制滥造的干部。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如何,敢不敢担当是把重要标尺。担当还要讲究策略方法,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力求事半功倍,既不以灵活性伤害原则性,又不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承担职务责任。评价一个干部,不贪不占是底线,敢担当、能担当、愿担当是根本要求。如果干了几年,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就是为官最大的耻辱,让河南更加出彩就无从谈起。敢于担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我们的时代责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初心和使命的担当勇气。然而,从现实中看,不敢担当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的“软肋”。多数干部之间水平、能力差距不大,但真正的差距在于工作上是否敢于担当。对于基层群众的诉求、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短板,很多都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一些干部心知肚明,却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压就压、能拖就拖,最好能拖到自己任期届满、拍屁股走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以顽强斗争精神打开局面。干部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和处理矛盾中,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要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负责。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伦理来看,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有更多的牺牲和奉献,官场绝不是“生意场”,做干部绝不是“做生意”,更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世界观”,不仅是“管当前”更是“谋长远”,不仅是“医头脚”更是“治根本”,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的高度完善体制机制。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不断强化正向激励,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扛起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治责任,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担当者用起来,敢于担当就会蔚然成风。要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大力选拔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的干部,真正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关键时刻按党的原则表态拍板的干部脱颖而出。要突出实干实效标准,大力选拔在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的干部,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偏远地区默默奉献、不计得失、埋头苦干的干部。既要让担当有为者有位,更要让消极无为者失位。要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要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容错纠错实践,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原则,统筹考虑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要件,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以实际行动推动容错纠错见到成效,建立澄清保护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诬告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防止好干部被“污名化”,营造崇尚担当、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因此,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仍然是关系我们党长期执政、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河南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鉴往知来,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等重要指示,发扬河南精神中的斗争勇气、斗争智慧、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把握斗争规律,掌握斗争策略,汲取斗争智慧,讲求斗争方法,敢于知难而进,勇于迎难而上,不认命、不服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新征程中更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新时代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敢于与困难做斗争,这是河南精神的本质内涵。弘扬河南精神,特别要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担当意识,激活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力量,把精神的力量变成改变世界的行动,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要提升担当的能力,积极主动地把责任担当起来,明确岗位职责,了解发展态势,掌握运转规程,不断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善作善为,踏踏实实干出一番事业,勤勤恳恳做出一番成绩,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本文作者为李庚香,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文章原载于《领导科学》(2023.01)】
相关阅读: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