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读原著 | 王珂:习近平农村调查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附音频)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16 14:22

  编者按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已正式出版发行。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怎样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怎样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因为原著原文最能体现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最能为我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理论准确导航。即日起,学术中原开设“我来读原著”专栏,邀请专家学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今天刊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编辑部副编审王珂的文章《习近平农村调查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

  调查研究是党员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必不可少并且要全力做好的事,关乎党的事业、关乎国家发展、关乎民族复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历史发展需要、有效应对复杂局面、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而开展的重要实践活动,为我们党找到一条全面了解情况、分析研究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农村调查研究,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八大以来,阜平、定西、琼海、湘西、临沂、兰考、喀什、岢岚、喀喇沁、古浪、光山等地都留下了他深入农村、关心农村的足迹和真情。多次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热爱和牵挂,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具有重要实践指导价值的建设性意见、政策性指示和创新性思想。在农村调查研究中,他主动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履职尽责;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掌握一手资料;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科学方法,注重全面发展,为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做出重要示范。

  一、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人民至上,强调履职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农民,特别是规划目标要让农民认可和接受,各项决策要民主,各项工作要遵循民意”。他吸取了不顾农民意愿、挫伤农民积极性的教训,经过调查研究,很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民公平的待遇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还提出要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因地制宜地提升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未雨绸缪,坚持人民至上。在农民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方面,他要求在满足国家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各地差异。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他要求积极为其营造平等相处的氛围,要一视同仁,组织其进入工会,并努力为他们解决家庭居所、子女就学、个人婚恋等实际问题。从提高生活本领、改善居住环境到争取公平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农村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了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把农民放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从事地方工作、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更应有‘邑有荒土愧俸钱’的高度责任感。”他心系百姓,不惧艰辛,多次深入农村甚至是“老少边穷”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在闽东调查研究时,他提出“弱鸟如何先飞”;在湖州调查研究时,他提出“在优农业上做好文章”;在粤西地区调查研究时,他提出“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上率下,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创造了村民共同富裕、农村不断进步的佳话。

  二、深化农村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掌握一手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调查研究中,提出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化、现代种养业、农业技术集成化、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等重点词汇,凸显了他期望通过生产力变革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思路。他提出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充分运用省直管县的体制条件、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等理念,彰显了他渴望通过生产关系变革深化农村改革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调研的问题导向非常明确,如农村基层班子建设目标及其职能发挥程度如何、农村团组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农村良好生态环境如何保持、农村经济如何健康发展、县域经济如何研究发展战略、如何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农村食物结构如何、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开发、粮食安全如何保障,等等。这些问题大到农村发展战略,小到农民衣、食、住、行、用的日常需求,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带着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资源、经济、文化、教育、人才、技术、民俗、传统等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农村全方位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调查研究、总结问题现状和预测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概念,比如农业发展的生态战略问题、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经营之路、农村现代文明集合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科技兴农、生态立村、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农村党组织的历史使命,等等。这些新问题、新概念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不仅为农村调查研究之问给出了最切实、最恰当的答案,为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出路,而且为世界农村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

  三、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科学方法,注重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青海、云南、河北、陕西、福建、甘肃、河南、广东、海南等地调查研究时强调,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等。这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明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的调查研究之所以成果显著,与他采用的科学方法密切相关。一是内向调查和外向调查相互结合。他强调,“要了解自己的家底,搞好内向调查”,充分掌握内部的全面情况,“还要进行原料来源、流通渠道、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外向调查。内外结合,才可能做到知己知彼”。二是优选权衡和进取突破相互补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农村经济发展趋势,选择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方案和设想,权衡取舍、精益求精,放眼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市场空间,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甚至更久远的发展计划,在进取中求突破,在发展中求创新。三是发现问题和明确责任同向发力。他提出,遇到村级组织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通过民情分析协调会、民情现场交办会等形式,联合上级机关分析研究、明确责任、合力解决。四是群众语言和深远思想相待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的调查研究中,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大院,语言恳切、神情温和、期望殷切地和老百姓面对面拉家常,这既是和群众的交流过程,也是新理念、新思想孕育、萌芽、形成的过程。

  在对农村问题的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有大战略、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他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把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发展前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农村发展不仅要和城乡统筹同谋共建,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且要和区域协调发展,还要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这为农村擘画了一个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发展格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的调查研究正是以此为目标而展开的,而这样的调查研究也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党员干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相关推荐

  ·我来读原著 | 王喜成:用好传家宝,建功新时代(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赵璐:以理论自觉把握历史主动(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唐金培:深刻认识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刘晓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陈东辉:全面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注重”的重大要求(附音频)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