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处看曹操” 系列短视频 ④:为揽尽天下之才,可谓是煞费苦心
一首荡气回肠的《短歌行》,透露出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举的心声。
世人只知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却不知道曹操三次下“求贤令”。网罗人才自然不能靠一纸榜文就能解决,但三道求贤令显然也不是在做秀,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真是跃然纸上。东汉末年,原本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走向腐朽。对此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这个举措改变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之风。
曹操善集众智,用众力,与“唯才是举”是一致的。曹操从汉末群雄中胜出,靠的就是广泛采纳诸多谋臣的建议,其中如荀彧、郭嘉、荀攸、贾诩、许攸等在关键时刻,都提出过重要建议,贡献尤著。而每当战胜克捷、论功行赏时,曹操对于麾下多谋善断、积极建言献策的荀彧、郭嘉等谋臣也没有忘记,而是一再突出“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并给予重奖。
曹操用人有格局,眼光深远。建安元年,刘备为吕布所败,前来投奔曹操。曹的谋士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如果从把政治上的重要对手消灭于萌芽状态这一角度考虑,程的想法不无道理。但曹另有一番考虑,他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在汉室陵夷、群雄初起之时,曹操的这一人才大局观明显要高人一筹。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亲仇不避。用亲不必说,用仇用降很值得一提。兹以张绣为例,张于建安二年降曹,寻悔、复叛,一度把曹军打得大败,曹操本人也为流矢所中,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死于此役。这可谓血海深仇,任谁也难咽下这口气。但到了建安四年,袁绍不听谋士田丰、沮授等劝阻,率众十余万南向许昌、准备一举灭曹之时,为袁绍卖命的张绣却在官渡大战前夕,复弃绍而降操。曹操居然能像没事人一样,不计前嫌,不仅允降,而且还对张绣加官进爵,封为列侯。这种用人的雅量,充分反映了曹操非凡的政治家气度。
当然,“唯才是举”,既有积极的成效,然而,也是一种片面的深刻,因为“德才兼备”是我们民族一贯的用人标准。
相关推荐
·“站在高处看曹操” 系列短视频 ①: 曹操墓为什么叫“高陵”?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