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兴业 | 王丽娟: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文化集中体验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理论研讨会,以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陆续刊发座谈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洛阳市文化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洛阳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集中体验地,一是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沿着洛河有最早中国的夏都、商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这些书写在河洛盆地中的大遗址就是一部中国都城规划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实证。洛阳重塑古都风貌,现如今,天堂、明堂、应天门和天街频频出圈,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打卡地,这是洛阳将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为文化集中体验地的一个优秀范例,探索实践遗址保护与居民安置、城市设施改善、旅游休闲业态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除了采取文物数字化技术展示之外,洛阳的大袖衫非遗传承人通过文化复原与古代服装的研制相结合的方式,重现古画中的人物服饰,慢慢为如今汉服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汉服经济”的发展。三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与爱奇艺开展洛阳IP联动计划,制作电视剧《风起洛阳》,充分利用知名作家马伯庸和流量明星王一博的名人效应,通过对洛阳历史元素的发掘,将历史故事串联,让洛阳的大街小巷、城市地标、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进入全国观众视野,以年轻化的方式讲述古籍里面的洛阳故事。四是让世代相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唐宋时期的洛阳牡丹花会延续至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83年成为当代洛阳节会,截至今年已成功举办了四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唐三彩烧制技艺应用于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内空间打造,成为城市空间构筑的亮丽名片。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体验离不开创意与传播,接下来我就围绕相关方面与大家展开探讨。
(一)因势而谋突出颠覆性创意。一是推出剧本新玩法。“全城剧本杀”首开以一座城市为剧本载体的先河,集中串联40多个沉浸式剧本娱乐项目,联合支付宝开发《神都舆图》小程序,以地图打卡的形式在空间、时间上形成全城全景的营销亮点,面向北京、西安等36个城市,推送消息达5000万人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2亿。二是引领青春新风尚。“赏花启动仪式”邀请近三千名汉服志愿者向全世界行叉手礼,欢迎四方宾朋来洛赏花,五千名观众全场互动,呈现青春胜景,点燃了牡丹文化节第一个高峰。“牡丹幻城之夜”融合多种表演形式及XR技术、CG特效等科技手段,线上线下同步打造了一场兼具时尚与传统韵味的视觉盛宴,增强了青年群体的认同感和体验感。三是打破文博旧定式。改变博物馆夜间不营业的常规,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思路,推出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宿古墓”“宿运河”“与国宝过夜”让游客亲临体验,在愉悦刺激的参与中解读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夜宿古墓博物馆虽然每人每场定价达1688元,但仍一票难求。
(二)顺势而为提升沉浸式体验。一是优化赏花场景。全面提升王城公园、隋唐植物园、国花园、国家牡丹园等园艺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举办首届牡丹花王大赛、《王城大典》、《国色无双梦回盛唐》等20余个沉浸式赏花游园活动,实现牡丹园场景改造、形象塑造、艺术运用的新提升,隋唐洛阳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3家市管牡丹观赏园,日均门票收入超过120万元。二是抢抓国风潮流。结合实景、角色扮演、真人演绎等多元形式,新引进VR体验项目,推出“隋唐洛阳城国风穿越节”、“唐·霓裳艺术盛典”等活动,还原国风市集场景,彰显文化自信,让游客“穿越千年古都、梦回隋唐盛世”,感受千年历史与时尚潮流相互交融的国风洛阳,吸引游客百万人次以上。三是促热汉服经济。举办“梦里隋唐尽在洛邑”汉服文化节、汉服花朝节等主题活动,推出“着华服免费入园”等,洛邑古城以“汉服+古城”的打卡方式和“服装+造型+拍摄+修图”的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汉服店300余家,日均吸引客流量达2.5万人次,全市从事汉服经济服务的机构粗略统计达1000家以上,汉服热持续霸榜抖音最受欢迎的汉服热门打卡地,洛阳“汉服经济圈”日渐成型。四是专业院团进景区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从四月初开始市直专业院团陆续走进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王城公园、洛邑古城、河洛古城、龙门古街开展演出活动40场。结合景区特点和游客情况,将整场演出经典拆分成5个以上点位间隔依次进行,演出涵盖舞蹈、戏曲、曲艺、魔术、杂技、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和游客互动,教授游客戏曲舞蹈知识、杂技技巧,游客通过近距离学习和观看,极大地增强了旅游的体验感,推进了文旅深度融合。
(三)就势而聚发力年轻化消费。一是引进青年演出活动。组织开展汪峰2023巡回演唱会、洛阳电糖音乐节、寻迹洛神赋、“神都国色展演季”、2023“音乐·科技人”演出季、“青春洛阳潮舞涧西”青年街舞邀请赛等大型活动,使洛阳演出市场重新迸发出活力,吸引青年群体现场观看,带动相关集聚产业消费。二是补强剧本娱乐产业链。邀请全国700余家“宝藏”剧本行业代表近1500人齐聚洛阳,进行剧本体验与交易,促成交易超4000笔,交易额达1000万以上。举行剧本娱乐产业园招商对接活动,向全国剧本娱乐企业发出英雄帖、招募令,提包入住等系列政策,吸引入驻企业30家,新增意向入驻企业14家,推动剧本产业链持续完善。三是点亮夜间文旅消费。以“打造时尚消费新场景、展示文旅夜游新品牌、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热点”为重点,鼓励、引导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优化面向青年的产品供给,通过举办“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活动、天街·洛阳青年理想生活等活动,发布牡丹文化节期间老字号嘉年华等12项系列活动,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持续擦亮“古都夜八点”城市名片。四是叫响研学洛阳品牌。在天街旁边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与北京头部企业进行合作,打造中国首个以人文主题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青少年研学营地,目前营地一期、二期已建成投入使用,形成十五分钟研学步行圈,通过“文化+旅游+教育”的方式传播河洛文化,该项目成为大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国家、省、市领导均对此项目表示肯定。在4月份举办的2023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上,我们携手世界研学旅游组织,诚邀国家、省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全球文旅组织代表、研学旅游服务商、研学营地代表等500多人莅洛共话研学发展,发布了河南研学《洛阳宣言》,建起了洛阳与国内外服务商合作沟通的平台,极大促进了洛阳研学旅游的发展。
(四)应势而变点亮移动式传播。一是坚持创意引领。“赏花启动仪式”、“牡丹幻城之夜”、洛邑古城汉服体验、九洲池国风穿越节、应天门倒影和变装、汉服老奶奶、“西游仙魔团”等话题热度持续不减,各类相关短视频以轻松、明快、易传播的形式表达了洛阳人民诚邀天下宾客的心情。“4月为爱奔赴洛阳”话题播放量达5.5亿、“总要去洛阳看看牡丹”播放量达4.3亿。二是突出青年视角。运用青年话语体系和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邀请流量明星王一博和网红房琪录制牡丹文化节宣传ID,全网曝光超数千万次,虚拟偶像“花小楼、颜如玉”也为洛阳文旅宣传造势,深受年轻人喜爱。与网易联名合作把洛阳元素植入《大话西游》游戏中,构建画中洛阳胜景。联合携程推出2023携程洛阳春游季大促营销活动,在携程平台旅游人次同比增长725.6%,收入同比增长1263%,实现城市品牌推广和文旅产品促销“既叫好又叫座”。洛阳获得携程网2023春季旅行趋势榜“人文历史目的地”“春季赏花目的地”两个奖项。三是创新传播渠道。与京东物流开展战略合作,定制100万个牡丹文化节“牡丹主题盒”,在北上广等100个城市投放,发放旅游寄递券500万,引导游客在洛购物寄递,在武汉黄鹤楼、成都宽窄巷子、重庆洪崖洞、上海外滩、西安大雁塔等开展地标打卡,并通过“洛阳旅游”“京东物流”等自媒体进行传播,邀请全国游客畅游洛阳,进一步提升了牡丹文化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为契机,深刻领会“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丰富内涵,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新引领、创意驱动,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探索实践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径。
(作者:王丽娟,洛阳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主任)
相关推荐
·以文兴业 | 李庚香: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河南力量
·以文兴业 | 孙君健:承担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以文兴业 | 吴俊华: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文博单位文创发展新活力
·以文兴业 | 王明钦: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价值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