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⑦: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龙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2-23 09:34

  编者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那么,龙起源于哪?为何会形成对“龙崇拜”呢?为什么中国人叫龙的传人呢……恰逢甲辰龙年,为传承和弘扬龙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河南省委网信办指导、河南省社科联主办的“中原大讲堂”制作“龙年说龙”系列视频,在大河网学术中原栏目持续推送,欢迎观看!

  龙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积淀,其图腾形象早已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龙文化的审美视觉也已渗入社会文化各方面,与中国人骨子里的血脉融为一体。从它的形象诞生之日起,龙就逐渐成了各类艺术常用的题材元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能工巧匠和艺术家在文学、绘画、雕刻、建筑、陶瓷、服饰等领域,留下了大量含有龙元素的艺术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中领略中国源远流长的龙文化。

  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歌颂龙的伟力和精神一直是个长久不衰的主题,出现了不少惊世之作。例如白居易在《黑潭龙》诗中,描写了黑潭龙的神秘居所:“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官家在潭水岸边修建庙宇,加以香火祭祀,认为“丰凶水旱与疾疫”都是由龙掌握的。每当祭祀,百姓们把肉摆在潭边,把酒洒在草上,“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情境异常神秘而肃穆,虔诚的企盼诉诸冥冥之中。再如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龙湫(qiū)歌》,其中描绘了湫(qiū)龙行云施雨的壮观场面:“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旱情严重之际老龙挺身而出,它驱动风雷,卷起江水,让大雨倾盆而下,将龙剿杀旱魃(bá)的威风写得声色俱厉。此外,在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中,龙王的形象也是常常出现的。《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西游记》中的龙王降雨、除妖等故事绘声绘色。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中对“龙”形象的刻画:

  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zǔ):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无疑,在《三国演义》中,已有把曹操、刘备称作“人中龙凤”的寓意,展示出了龙的象征义。元杂剧中《张生煮海》写儒生张羽清夜弹琴,招来东海龙王三女琼莲的爱慕,二人约定终身,却遭到龙王的阻挠,张羽用仙姑所赠的银锅煮海水,致使海水翻腾,龙王不得已而同意婚事。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当龙由神异动物演变成龙王之后,其思想性格增添了一些消极因素,比如因循守旧、专横霸道,染上了人类社会封建长者的痼疾。这个变化其实也是反映出当时的作家借助神话世界影射社会现实的创作动机,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的理念。

  相关推荐

  ·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①:龙的起源

  ·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②:龙崇拜的形成

  ·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③:为什么我们是龙的传人?

  ·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④:千姿百态的中华龙

  ·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⑤:追溯龙文化的源头

  ·龙年说龙 | 黄河文化是龙文化、福文化⑥: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形成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