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解码”炎黄文化价值内涵 增强文化自知自信自强
编者按: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开局之年。近期,河南省社科联约请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从理论视野展望河南发展的趋势,从文化视角把握学科研究的方向,以期引导全省社科界共同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大河网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今天推出第四期第1篇:信阳师范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俊的文章《“解码”炎黄文化价值内涵 增强文化自知自信自强》。
核心提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炎黄文化是“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头文化。传承弘扬炎黄文化,深化炎黄文化研究,对炎黄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让炎黄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第24届国际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同奥林匹克运动相汇的元素,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中国书法的“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开幕式设计,饱含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气韵;“黄河之水天上来”画面,不仅与冬季运动的主题巧妙契合,而且深藏着中国独特的文化蕴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炎黄文化是“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头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过远古氏族、部落、部族,到各民族交流、交汇与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从起源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源于炎黄时代所奠定的华夏民族和孕育的炎黄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之一,在国际和地区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们更应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建设之路。”传承弘扬炎黄文化,就要系统保护炎黄文化遗产,高水平推进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深化炎黄文化研究,对炎黄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让炎黄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炎黄文化则被认为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能够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维系国家团结统一、促进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传承弘扬炎黄文化,就要依托炎黄文化优势,全面发展对外关系,广泛团结海外华人,用炎黄文化架起与海外宗亲沟通的桥梁,为广大海内外游子提供寻根联谊、合作发展的机遇,不断增进互动交流,密切同胞感情,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联谊品牌,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个国家的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五千多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传承弘扬炎黄文化,就要推进炎黄文化交流融合、互学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展示炎黄文化的底蕴与格局,推动不同文明相惜相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观景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期待2022年,中华文化伴随着第24届国际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上那朵“人类共同的雪花”,融进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李俊 信阳师范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阅读:喜迎二十大 河南社科名家谈系列文章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