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05-12 11:08

  编者:2021年5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并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转眼又是一年,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南如何更好地保一泓清水北上,办好“国之大事”?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这一年丨一泓清水 国之大事》专家谈,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出谋划策。

  今日刊发第三篇,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尹炜的文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2021年5月12日-1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基于多年来在水源区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我们分析了中线水源水质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线水源水质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线水源水质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丹江口水库位于秦巴山区,水质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是影响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二是水库消落带范围上移后,库滨植被退化、新增淹没区土壤氮磷释放等问题突出,导致库湾出现富营养化风险;三是部分入库支流人类干扰强度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入库水质造成较大压力。

  二、中线水源水质保护对策和建议

  1、定向恢复水源涵养林,减少流域水土流失

  丹江口水源区荒山和石漠化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对库区水源水质构成威胁,建设水源涵养林是提高水源保障能力、保护水源区水质安全的重要途径。应对现有低效林进行改造,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混交配置方案,优化树种结构和布局。同时根据区域特点布局生态型、经济型等不同类型水源涵养林,促进库区农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最大限度发挥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2、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将小流域划分为综合治理型、生态农业型、景观建设型3大类,分类制定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缓冲3道防线,林地径流控制-村落面源控制-农田径流控制-传输途中控制-流域出口汇集处理5级控制”的治理模式。围绕丹江口水库的生态建设,实施“水源涵养区-生态农业区-岸带缓冲区”的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以坡面水土调控为基础,沟塘水系利用为纽带,岸带生态系统为屏障,构建立体生态控制新模式。

  3、实施库岸生态工程,防控库湾富营养化风险

  丹江口水库库岸线曲折,库湾大量分布。按照库岸类型,库湾可分为陡坡库湾和缓库湾。陡坡库湾深窄,可以考虑库湾水循环系统构建方法,利用风能将库湾水抽提至库岸,在库滨带构建相关净化措施,异位削减水体营养负荷,并促进库湾水体流动,降低富营养化风险。缓坡库湾宽浅,适合从传输途径上开展径流污染负荷阻控,利用生态沟渠、前置库、生态塘、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构建生态水系统,能够对库周径流实现多级净化,削减入库营养负荷。

  4、构建库滨带生态屏障,阻控库周面源输入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调度运行方式改变,高程160~170m的范围成为新的消落带。新形成的消落带因水文情势改变将进入新一轮植被演替过程,如果不加以人工干预,库滨带生态屏障功能恢复过程漫长且生态效益有限。开展消落带植被恢复,强化库滨带污染缓冲能力,是控制库周面源污染和保障水库水质的有效途径。利用丹江口水库原有消落带耐淹物种,筛选适宜的种质资源,优化配置稳定的群落结构,构建高效的植被缓冲带,分区分带进行库滨带生态屏障构建。

  5、实施水质目标管理,保障入库河流水质达标

  水质目标管理是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入库河流污染负荷输入,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在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条件下,科学核定入库河流水域纳污能力,确定限制排污总量,制定水源区入库支流水质目标管理实施方案。重点防控城镇点源污染,削减农业种植养殖面源负荷,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使区域入河污染物总量小于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

  (作者:尹炜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该文为作者2022年5月10日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上的报告简要)

  相关阅读:《这一年丨一泓清水 国之大事》专家谈

  强化四大战略举措 科学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左其亭:借鉴南水北调工程经验 科学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坚持辩证思维 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