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李龙:国家文化公园对河南文化强省的重要作用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0-20 09:01

  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报告。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推出二十大特别策划——“专家说”,邀请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读报告、谈感想、说体会,畅想和展望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日刊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李龙的文章《国家文化公园对河南文化强省的重要作用》——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国家文化公园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新时代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大工程,是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续写中华文明的鸿图创举,是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最重要抓手。

  一、文化实践的重要引领作用

  文化政策引领。长城、大运河、长征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实施,河南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河南就确立了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2005年、2006年、2008年先后出台了《河南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国家战略支撑不足,政策前瞻性、全局性、配套性缺陷,河南文化强省建设逐渐陷入瓶颈期。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的实施,明确提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代表符号和中华文明的典型象征,要深刻认识国家文化公园在国家标准、文化定位、线性遗产、精神价值方面的特殊意义,立足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国家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建设,对河南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化强省政策的制定具有引领与指导意义。河南相继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规划性文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保护规划》《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也即将相继出台。

  文化保护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秉持世代传承、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的原则。河南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有突出文化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公园化的保护、建设与管理,强化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学研究的功能,形成有特定空间、有文化强省地标意义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极大地促进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国家支持、全省重视下,将成为文化保护的典范,对全国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利用起引领作用,对河南文化强省建设起引领作用,从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影响力。

  文化建设引领。河南一省尽揽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资源,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体,统筹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今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重点工程。河南将按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等,遵循“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严格功能分区,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共享”,打造中原以黄河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领河南文化强省建设,构建全国文化高地,塑造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地标。

     二、文化利用的重要支撑作用

  文旅融合支撑。文旅融合是时代发展潮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影响力日益彰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有时代的需求,也有市场的需要,既有巨大的经济收益,又有明显的文化影响力,中远期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河南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迎合国内外文旅市场,河南国家文化公园将建设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示范区,在做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突出在文化强省中的旅游产业功能,通过以旅彰文,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公园将在文化遗址保护与展示、文化(遗址或考古)博物馆、文化体验中心(体验馆)、研究和研学中心、资料文献和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河南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极大丰富河南文旅市场,提升河南文旅竞争力,培育河南文旅品牌,助推河南文旅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支撑。国家文化公园的潜在价值,一方面让百姓可以充分共享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成果,构建中原城市群公益性文化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另一方面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发掘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统利用”,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文化加科技、文化加创意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创中心(文创馆、文创产业园区),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功能区,带动长城、大运河、长征及黄河沿线地市实现绿色发展。推动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城乡发展方式结构转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休闲农业,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农产品,进行以四大国家文化公园为主题的包装,打造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具有特色的文化休闲康养基地,以引领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高地转变。

  体制改革支撑。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地域广、时空跨度大、涉及部门多、建设要求高,需要一整套制度机制安排。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构建分工明确、多方参与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管理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要建立黄河流域同行业联盟,特别是科研单位联盟、博物馆联盟,加强研究与利用的联合。要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结合起来,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地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协商,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强化文化强省的体制机制保障。要健全完善专家委员会制度、第三方评估制度,以及科学的时效管理制度,加强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绩效等方面的科学评估,实现建设与运营并重、文化与旅游融合、事业与产业协同,最大限度发挥国家文化公园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要创新“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工作机制,构建省、市分级管理区,地市协商协调等制度,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三、文化风尚的重要示范作用

  国家文化风尚的彰显。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在河南各具特色,黄河厚重、大运河壮美、长城巍峨、长征伟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皆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和文化标志,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气质与魅力。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文化功能,其最鲜明的特色在于文化特色。深入挖掘“九曲黄河”“千年运河”“万里长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文化内涵、中原特色、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在中原大地呈现的伟大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在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等方面传播“国家意味”“国家品位”和“国家精神”,赋予时代内涵,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彰显国家时代风尚。同时在百年未遇大变局、风云变幻国际风潮中,彰显中华五千年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风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人民文化生活的示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起到文化生活的示范作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使公众成为主要受益者和积极参与者。一方面,坚持开放性与全民性,引导与调动民众参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的积极性,赋予社会公众监管权和知情权,坚持提高国家文化公园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体现“公益性”,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实现保护传承、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学研究功能,为公众提供观赏和教育、游憩的场所,让全体公民享受国家文化公园的福利,使民众感受自然、人文之美,接受文化、历史、自然、生态教育。通过国家文化公园与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怀,最终实现文化的“国家认同”。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总之,河南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遵循保护优先、文化引领、彰显特色的原则,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内核,引领中华文化风尚和时代风貌,助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

  (作者:李龙,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


相关阅读: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张占仓: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姚巧华: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王新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周欣宇:以法治保障发展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涂小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高亚宾: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内涵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范益民: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