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⑥丨李庚香:无私奉献,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1-04 12:13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红旗渠精神的鲜明特征。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付出的是汗水、热血,甚至生命。长达10年的修渠过程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不谋私利、一心为民;广大群众积涓滴为洪流,汇聚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说到红旗渠修建,我们不得不说到红旗渠总指挥部指挥长马有金,他是当时林县的副县长。1961年l0月,马有金接任红旗渠总指挥长。当时,红旗渠建设资金十分紧缺,民工的生活口粮标准很低,为了鼓舞民工斗志,他身体力行,与大家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吃野菜,抡大锤,数次跳进冰冷的水里,带头挖石出碴,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率领民工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他的母亲双目失明,年已高龄,长期患病卧床,他委托爱人照管,直到1963年8月,接到母亲病故的消息,才请示县委回家送葬,安葬后当即返回工地。他在红旗渠工地一干就是9年时间,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哪里进度慢就去哪里,直至患上严重风湿才被抬下工地,为红旗渠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正是有了马有金这样一批无私奉献共产党员的引领,才给红旗渠汇就了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

  抗日战争时期,林县流行这样一句话,“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而在修红旗渠这样的战场上,有一位妇女,她不仅把自己丈夫送上“战场”,当丈夫牺牲后,她又毅然决然把儿子送上“战场”。这位妇女叫赵翠英,赵翠英的丈夫张运仁在修渠启动时就踊跃报名,被任命为民工排长。夫妻俩约定,一定把渠修通,把水带回来。然而,修渠不到三个月,张运仁就因为保护工友壮烈牺牲,年仅38岁。张运仁牺牲后,他的妻子赵翠英对年仅13岁的长子张买江说,你爹没修完渠就走了,你去接着你爹修,不把水引回来,你就别回家。于是,13岁的张买江成了红旗渠工地上年龄最小的民工。直到5年后,红旗渠总干渠修通,他才回家,没有请过半天假。红旗渠修建10年,张买江在工地上干了9年,一直坚持到红旗渠竣工,在工地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红旗渠通水那天,赵翠英坐在渠水边,呼唤着丈夫的名字,说,儿子把水引回来了,你可以安心了。

  一部红旗渠修建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无私奉献的历史。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忘我奉献,老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拼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干部带头做表率、群众不计得失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形成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才使得红旗渠工程得以顺利竣工。年轻的技术员吴祖太血祭太行,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还有“神炮手”常根虎、舍己救人李改云,都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后来李改云在回忆修渠经历时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流点血算得了什么?为了水,就是把一腔热血都洒了也值得。一个人的鲜血和生命,哪有全县人民的水重要和宝贵呀!”在修渠过程中牺牲的81名干部群众中,年龄最大的60岁,年龄最小的17岁。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红旗渠工程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也是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理解与实践。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需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相关阅读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①丨李庚香:“人工天河”红旗渠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②丨李庚香:缺水灾难,誓把天上水蓄起来,把境外水引进来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③丨李庚香: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不要,全靠双手来创造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④丨李庚香:艰苦创业,一部艰苦修渠史就是创业奋斗史

       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⑤丨李庚香: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块使,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