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⑥: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编者按
2024年1月9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的《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发布。《报告》内容涉及民生建设、人口发展、社会治理、舆情应对、乡村发展、社会保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主线,全面梳理了当前河南社会发展的形势特点、热点难点及问题挑战,并对2024年河南省主动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对策建议。为放大智库声音,增进民生福祉水平、促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大河网学术中原对报告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今日刊发《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⑥: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服务需求与数字科技发展相重叠,为智慧养老产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养老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更是作为民生关切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社会各领域借助智慧手段谋求改革,养老产业理应融入其中,通过运用大数据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高效、实用适用的智慧养老服务。
一、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引领智慧养老产业兴起
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致力于构建起新型智慧养老产业体系,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文件,推动全省智慧养老产业的萌芽和发展。2017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河南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旨在推进“互联网+养老”方案的发展,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智慧型医养护一体化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之后,又出台了《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等文件,鼓励全省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新业态,尤其是要依托数字技术更新养老服务方式,为老年群体提供更适应社会发展、更贴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
(二)示范试点带动智慧养老产业市场活力
为实施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和创新智慧养老健康养老产业的蝶变升级,全国开始选拔一批典型的优秀企业、街道(乡镇)以及示范基地作为智慧养老产业的践行点,总结和提供先进经验与做法向各地推广。根据陆续公布的四批名单显示,河南省共有5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8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试点的选拔和带动过程中,河南省鼓励和推动企业、医院参与到智慧养老产业中。围绕国家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作,河南还将打造以省内特色为品牌的投资项目落地,实现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新布局。
(三)传统养老产业与智慧养老产业并存
受长期的经济环境、制度机制、观念理念、社会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养老产业仍占据市场竞争中的大额,而智慧养老产业都处于起步或发展中阶段,市场份额少、接受度低、推广度窄都是不利于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一段时间,传统养老产业与智慧养老产业将维持并存的状态,一方面是要满足不同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也在于智慧养老产业作为新业态,势必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和老年群体的体验。当数字经济融合实体经济,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全发展也指日可待,这不仅是“数字”与“养老”的结合,更是“服务”与“技术”以及“需求”的更加适配。因此,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加速发展,不仅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在民生事业建设中的要点和突破点。
二、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政府市场边界不清晰造成产业定位紊乱
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是政府开展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保险统筹、老旧建筑改造,适老化项目推进、产业布局、市场调配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与平衡,是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公共性理论出发,可以认为智慧养老产品的供给和服务的供应因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展现出“公共利益”的属性。但从市场角度来说,任何产业的推进都包含着企业追逐“私人利益”的内因。目前,政府作为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往往强调其“事业”而非“产业”的表现形式,以“公益性”压制“利益性”,导致社会对智慧养老产业产生认知偏差,认为其发展是在“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管理职能”。但其实,“私人利益”属性同样不容忽视,这其中既包括企业追逐的“经济利益”,也有老年群体因个体特质不同对智慧养老产品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需求的“个人利益”。
(二)智慧养老产品与老年人实际需求有错位
根据市场调查和对象访谈的结果来看,我省的智慧养老企业对产品的开发抱有很高的热情,但往往不能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呈现出大量产品上市却销售不佳的情况。而老年群体对此表示,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过于“技术化”,让本就难以跨越的老年数字鸿沟更加陷入困境,不是“不想”使用智能产品,更多的则是“不会”使用。这也反映出一些企业在设计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智慧”手段的过分依赖,强行植入过多云计算、AI智能技术等,与老年人实际的养老需求产生较大的错位。
(三)尚未形成智慧养老产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当前,我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在于“专业人才”的缺位。相对于9800多万常住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86%,河南在全省开展养老服务人才技能培训和等级评定中有5.8万人取得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相关证书,但实际从业人员仅有3万余名。开设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累计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生也仅为16.3万人。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我省供给与需求呈现出严重的失衡。除了数量上明显的短缺以外,当前现有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还存在专业技能欠缺、综合素质偏低、学历普遍低下、年龄较大等多重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省培养养老服务业的专业人才队伍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优化路径
(一)各司其职,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与作用
由于一些地区未能有效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强化智慧养老产业的“公益属性”,造成市场不能充分发挥调节功能,产业的凝聚度和增量都受到一定影响。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市场参与度还有待提升,“私人利益”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施展,要不断满足企业的利益增长、老年群体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来促成智慧养老产业最终“公共利益”和“公共属性”的彰显。通过各司其职,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能与作用,能够避免当前智慧养老产品的同质化,解决产品服务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将“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
(二)对标需求,提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适配度
在生产开发智慧养老产品时,重点要分析老年群体因年龄、性别、自理能力、情感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所产生的不同需求,以“个性化”“定制”服务为切入点,提升产品的应用性和适配度。应当说,以个性化供给为特征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追求的目标即是将养老市场的主体从供给方转向需求方,更加关注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鼓励企业和市场开发出个性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是以精准识别为手段,提升老年群体与之适配的重要手段。再者,通过发展定制化服务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的适用性和创新度,也是不断刺激老年经济市场,加快更新智慧养老产业供应链和销售端行之有效的方式,以更加完备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三)扩充队伍,提升智慧养老产业专业人才质量
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打造,提升从业人员的水平和技能,应是当前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通过调研可知,我省在发展智慧养老产业过程中,仍然缺少专业人才,对未来全省智慧养老产业的扩容增速产生极大不利影响。因此,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力量都应积极参与到智慧养老产业的人才培养中,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加快建立培养智慧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企业的主导,强化教育与职业的关联,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和应用度,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对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针对现有从业人员,建立并完善加强职业技能、鼓励学历提升、重视资格认证等制度,分类管理人才队伍,细化服务型、研究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扩展培训渠道,为有志于长期从事智慧养老行业的人才给予政策照顾和前景展望。最后,要持续建立省级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为基础优势,遴选符合培训条件的学生参加培训,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河南省的智慧养老产业中来。
(作者:闫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推荐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①:2023—2024年河南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②:河南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③:2023年河南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报告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④:河南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⑤:多元共治视角下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 ——以郑州市高新区紫锦社区为例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