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以文化产业为重要支撑 加快构筑文化高地示范区

    发表时间:2017-04-20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

      (开封市文建文改办副主任 关 亮)近年来,开封市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作用,将文化产业视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新业态、新动力,明确了“宋文化集中展示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文化定位,以文化产业为重要支撑,加快构筑文化高地示范区。具体做法大致有以下六点:

      一、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为强化顶层设计,满足发展需求,开封市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文化建设作为与工业强市并驾的“双轮驱动”战略,建立完善了高规格的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领导机构和例会制度,统筹推进全市文化旅游强市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引领构筑文化高地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坚持“一事一议”“一项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全市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把文化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指挥部例会制度推行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市级领导干部分包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大项目督查问责等制度,确保产业建设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推进之中。

      二、优化提升发展理念。在“文商旅”融合发展理念的基础上,2015年,开封市积极应对新常态下文化向社会各领域加速延展的新形势,及时对“文商旅”融合发展理念拓展升级,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以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城建、餐饮、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大胆创新迅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实业界的积极响应,深刻影响了全省乃至全国文化发展政策决策,增强了全市上下对文化改革发展的自信和定力。

      三、强力释放政策红利。市财政每年设置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研究、启动、引导、支持、贴息、补助和奖励,每年设置5000万元的旅游业发展资金,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推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结合开封收藏产业的繁荣现状,2016年,开封市制定了《开封市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若干政策》,从文化体制改革、投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税收减免、人才待遇等方面,为刺激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催生新的动力。

      四、加快推进园区发展。为深入挖掘宋文化内涵,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景区行业的壁垒,设立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切实加强对古城空间肌理、文物古迹、建筑风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将文化资源统一包装、统筹使用,“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形象逐步凸显。作为文化部命名的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坚持“理念创新、项目带动、资本运作、特色发展”的思路,务实苦干,锐意进取,逐步形成“一城两环八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和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等文化产业门类,培育了一批以市场为导向、颇具规模和实力、具有地区影响力和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龙亭景区、铁塔景区、天波杨府、禹王台景区等传统景区紧抓园区发展优势,逐步完成品味提升,先后打造了大宋花朝节等新的旅游增长点,重新焕发景区活力。2017春节黄金周期间,“大宋·上元灯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目光,助推全市旅游接待总量达到23082万人次,同比增长3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1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主要景区旅游接待量13971万人次,同比增长623%;门票收入484121万元,同比增长637%。大宋御河、开封城墙等新兴景点,为开封增添了一个又一个文化旅游新地标。

      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项目的运作引领文化发展。近年来,开封市按照谋划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储备一批的建设思路,高标准打造了“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2015年全市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三园五馆一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形成了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市级领导总体协调、责任单位具体推进、督查部门跟踪问效的联动机制。通过策划包装、科技融入、运作发展、宣传推介等手段,一个个文化产业亮点工程逐步落成,彰显出开封的城市魅力和文化自信: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等剧目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大宋御河串联古城内的四河、五湖和十大景点,实现水上体验游和景点观光游的融合和互动。开封文化客厅成功升级改造,作为开封及中原地区文化传承与交流、文化艺术和艺术品创作、展示和交流的综合平台,并凭借“文化+科技”发展模式成功申报了河南省众创空间(开封市文化创意中心)和河南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随着“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一期)、皇宋大观文化产业园“老味·吃街”、等一大批富含文化元素、文化内涵的旅游、城建、会展等项目应运而生。

      六、文化品牌亮点纷呈。文化是开封的金字招牌。开封市坚持深入挖掘开封菊花、书法、汴绣、官瓷、木版年画、豫菜、豫剧祥符调的文化内涵,通过理论研究和市场运作,谋划和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一是打造会展品牌。按照“拓展产业和产品,扩大交流和展示,提升内涵和形象”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和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两大国家级节会为龙头,逐步打造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会展品牌。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已连续举办34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8届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11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世界客属第二十七届恳亲大会”“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国际性盛会纷纷与开封联姻,谱写了开封文化与客家文化、世界茶文化的叠加乐章。二是打造演艺品牌。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推动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不断促进了文化演艺产业的繁荣。从原来的《大宋·东京梦华》《千回大宋》到现在的《铁塔传奇》光影秀、《岳飞枪挑小梁王》《三打祝家庄》,开封市各大景区、各文化企业通过打造一个个文化演艺节目,促进全市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品牌。三是打造名城品牌。注重挖掘开封厚重的菊花文化、书法文化和成语典故文化,先后成功获得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名城等殊荣,展现了开封厚重的文化积淀。

      开封“文化+”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刺激了全市多个关联产业、行业的发展,2016年,全市的GDP总量为1748亿元,全年接待游客5080万人次,增长131%,旅游综合收入3986亿元,增长62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居河南省第二位。全市一、二、三产比重为164∶402∶434,三产占比高于一产和二产,三产对开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从增速来讲,去年全市GDP增速为85%,三产增速为108%,消费增长126%,说明“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为开封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开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封市文建文改办副主任关亮)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