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让非遗在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表时间:2017-04-28 00:00 内容来源:大河网

       关于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思考

      中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如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汉字文化、古都文化、姓氏文化、圣贤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诗文文化、陶瓷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等。中原文化高地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仅就汉字与中原方言、宗教文化、典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汉字与中原方言的保护和利用

      河南是汉字文化的重地。安阳的殷墟、漯河的许慎墓以及多处的仓颉墓、祠等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体现。殷墟的甲骨文不必多说。漯河许慎的《说文解字》在中国汉字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河南鲁山的仓颉被称为“造字圣人”,河南南乐、虞城、开封、新郑、鲁山、阳武、洛宁等多地都有仓颉的墓、祠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河南作为汉字的圣地,应该围绕汉字把文章做足。具体地说,首先,要做好汉字文化及文物的保护工作。河南存在着大量的汉字文化遗迹,由于诸多原因,不少遗迹破坏严重。因此,应该加强有关遗迹、庙宇等的修缮和保护。同时,还要对相关传说进行记录整理,对汉字典籍进行校刊重印等。其次,是对相关文化和文物进行宣传、开发和利用。大力宣传汉字文化能够提升中原的形象。此外,可以利用汉字文化进行产业开发。如在安阳围绕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设计旅游项目,进行汉字文化旅游开发;在漯河建立“说文解字”文化园,与电视台的“汉字英雄”“汉字听写会”等综艺节目相结合,开展汉字文化宣传活动,推动汉字文化旅游。

      中原方言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原文化发展和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今中国南方及海外的中原后裔语言中还保留着中原方言的成分。语言作为文化的纽带将中原与海内外中原儿女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原应该利用这种文化向心力加强与海内外中原后裔的联系,做好文化的沟通和经济的互动。应该加强对中原方言的研究,设立项目、组织团队,加大扶持的力度,推进中原方言的调查和研究,理清中原方言与海内外中原后裔语言的联系,打通中原与海内外中原儿女的心理通道,进而为中原文化的推广、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宽道路。

      二、宗教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中原是中国宗教发展的重要地区。儒道佛三大宗教在中原发展早、传播广、影响大。中原大量的宗教遗迹及仪式活动非常珍贵、值得重视。在这方面:第一,要做好宗教文物古籍的保护。寺庙道观家祠等作为宗教文化的载体需要认真保护。首先应认真清查。对那些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寺庙道观家祠等应该尽量列入文物保护名录,包括一些戏楼等。第二,对相关宗教仪式活动要进行保护。庙会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表征。河南有部分庙会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淮阳太昊伏羲祭典、浚县庙会等。但河南还有很多有特色、有影响的庙会没有得到重视。对此我们应采取具体措施进行保护。第三,加强宗教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儒道释等宗教的内容丰富,对民众生活影响巨大。应该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做好相关研究。

      宗教文化还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少林寺等寺庙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人所共知的。利用相关文物及仪式性活动进行更深层的旅游开发是很有前景的。河南大量的寺庙及庙会如能得到合理利用,如借助庙会发展民间演艺、促进贸易活动、带动饮食旅游发展等,必定会获得很好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

      三、典籍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中原文化的繁荣生成了大量的典籍,如《尚书》《诗经》等。对这些典籍的整理研究是中原文化高地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任务包括:(1)中原文献的系统整理。如对重要典籍的校刊、辑佚等。(2)中原文献的重印、数据库建设以及传播。如典籍的电子化、数据库建设等。(3)经典文化教育。如在中小学大学开展阅读经典活动,让青年学习经典、传承中原文化。

      典籍文化的开发利用也有较大的空间。以《诗经》为例,可在《诗经》产生和传播的核心地区,如鹤壁淇河岸边,建“淇水文化园”,依据《诗经》的描绘,再现历史与文化,重现狩猎场面,置采诗官,建《诗经》诵读、讲经馆等,开展融自然与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游等。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中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有专家曾指出,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占全国的一半。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包括:(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传统艺术展演,或升级庙会、社火等为文化节、狂欢节,大规模地组织演出,让人们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亲密接触中接受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非遗博物馆、出版图书音像资料等进行多途径的教育。(2)优化生存环境,实施生态性整体保护。包括保护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维护自然的优美与和谐;保护传统的生活习俗、生产条件、社会氛围;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共生与竞生等。可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即根据文化生态圈在全省设立若干文化生态保护区,如南阳文化生态保护区、怀(焦作)文化生态保护区、信阳文化生态保护区等。(3)增加经费投入,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困难。传承问题、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说到底都是经费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中的经费困难。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出钱出力参与保护。(4)加强开发利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应该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图书出版、影视创作、动漫及游戏制作、工艺品开发、艺术实景表演等,并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优质品牌。要加强其与旅游的结合。可在省内设立若干个旅游集聚中心。打造以住宿、旅游、演艺、美食、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如在南太行地区利用云台山、八里沟、万仙山等优秀的自然资源及庞大客流,在某一合适的地区(如新乡)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把优秀的中原文化与自然旅游结合起来,增加旅游的内含和附加值,提升河南旅游的品位和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也都需要重视。特别是人才培养,它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应该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文化学学科,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总之,中原文化高地建设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发挥多种资源的作用,最终将中原建设成为一个集多种优势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高地。(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 丁永祥)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