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袁林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1-29 11:58

  编者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会有河南元素作为试题出现。今年高考结束后,记者和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专家对全国所有高考试卷梳理发现“诚哉斯言”:在今年的全国高考试卷中,涉及河南元素的高考试题竟有9题。“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之“高考试卷中的河南”特别策划击节而出。

  大河网今天推出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第五辑——

  高考试卷中的袁林

  安阳北郊广裹的平原上,有条滔滔西去的河,叫洹水河,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袁世凯去世后,就埋葬在河的北岸,袁世凯的陵墓叫袁林。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袁世凯的一生,浓缩了激变与冲突,中与西、新与旧、封建与民主、强与弱、保守与进步……他的是非功过,也留给后世诸多话题。

  生于项城的袁世凯,墓地为何设在安阳?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高考试卷,一起走进安阳袁林,走进袁世凯的一生。

  第一节 原题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科综合46题

  第二节 试题解析

  答案

  (1)原因:北洋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派系纷争;美国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北洋政府自身的软弱无能;中国内忧外患,避免中国卷入战争泥潭。(任答其中三点)

  (2)影响:府院之争,民主共和遭到破坏,引发护法运动的爆发;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日美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国内派系意见不一,斗争加剧(北洋军阀混战加剧,中国政局日益混乱);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任答其中三点)

  解析

  本试题立意颇为深远。本题将列强在华权益的角逐、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北洋政府内部权力争夺,派系纷争、府院之争、参战之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等历史事件纳入其中,这些历史事件纷繁复杂,但背后都逃不脱复杂的政争底色。

  一战前夕,英、俄、法、美、日、德形成了对中国的联合控制之势。一战爆发,中国人民反战声浪高涨,孙中山多次声明反对参战,袁世凯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也迫于国民压力宣告中立。随着一战事态发展,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逐渐形成在华独占之势。美国参战最迟,保存了实力,便与日本展开了谋夺北京政府控制权之争。北洋军阀政府内部长期的参战之争实为日美争夺中国控制权的尖锐矛盾的反映。府院之争便以参战之争为最主要表现,但又实为中国内部正常政治渠道和程序无法消化不同意见的必然结果,也更多折射出某种程度上的民初宪政危机。

  1916年袁世凯《临时约法》遗留了总统府、国务院、国会的三元权力结构。府、院、国会三方博弈。府强,则院会联手谋府;院强,则府会联合倒院;会强,则府院又联合制会。之后,北京政治纷争,皆不外乎此逻辑。而党争又多借助于“兵变”或“民变”非制度因素,超出正常政治程序,缺乏体制约束,破坏正常政治秩序。

  由此可见,政治结构的矛盾激化了中国政局的分裂,但却也推动了进步人士对变革体制的尝试,进行思想解放。五四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近代化发生了转向,中国革命在科学指思想指导下,强有力组织领导下,即将掀开崭新一页。

  第三节 试题里面的故事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文科综合,选考题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部分,考查到了袁世凯去世后的当局形势。

  今天,我们跟着试题,来到安阳,来到袁林,听听袁世凯的生平故事。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出生于河南项城。袁氏世代为官,成员多居高官显位,权重一方。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是家中的长子,按中国的传统,长子要守祖业,他便没有外出做官。其叔父袁保庆常年征战膝下无子,在袁世凯5周岁(1864年)时过继给他为嗣子。

  袁世凯从小就受到家族环境的影响,他的叔父们也为其聘请多位名师教习诗词、八股、书法、拳术。少年时的袁世凯读书并不用功,但是他的才气却是公认的。

  十三岁时,他曾写下“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寥寥十字不难看出少年袁世凯的才华和抱负。袁世凯与养父的关系很好,袁保庆曾任淮军将领,后官至江南盐巡道。他身为朝廷命官,数十年耳濡目染官场风习,对人生的感悟很深,并常将这些感悟教授给袁世凯。

  袁世凯年轻时期,曾在陈州创办文社,以文会友,于1879年结识了他一生的挚友徐世昌。徐世昌入京应试的路费,由袁世凯替他筹措的。徐世昌考中后,写信劝袁世凯也外出谋生。

  经过两次科考落第,袁世凯心灰意冷,决定弃笔从戎,于1881年到山东登州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开始了他的军事政治生涯。

  ■驻使朝鲜

  1882年7月,大清藩属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袁世凯奉命赴朝平叛,这一年袁世凯23岁,李鸿章评价他“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保举其为“同知用,并赏戴花翎”。

  1884年,袁世凯又平定日本支持的朝鲜开化党人发动的甲申政变,李鸿章于1885年推举他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

  从1882年入朝到甲午战争前夕回国的12年间,袁世凯四次受到清廷嘉奖,朝鲜国王下令为他树功德碑,此外他还为朝鲜编练了“新建亲军营”,为其后来的天津小站练兵奠定基础。

  ■小站练兵

  1895年,袁世凯奉命赴天津小站以西法督练新式陆军,袁世凯聘请外国教官进行西式操练,还高薪将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招揽进来,委以重任,使小站成为当时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小站练兵时期的重要将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人称“北洋三杰”。

  小站练兵时期的重要人物,后来有5位成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大总统、临时执政国家元首(即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至少6位为国务总理(即徐世昌、唐绍仪、段祺瑞、王士珍、靳云鹏、贾德耀),至于总长、都督、将军、师长、旅长级别的高级将领更是不计其数。

  ■执掌山东

  在清政府大力推行练兵自强的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变法自强的要求,甲午战争之后维新运动声势高涨,发起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袁世凯在变法前期倡导变法,曾多次代维新派上清帝书,但在变法的关键时刻,袁世凯审时度势投靠“后党”。变法失败,因只维持了一百零三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在山东境内镇压义和团,与此同时中国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浩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携光绪帝仓皇西逃。同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置了政务处,任李鸿章、荣禄、奕劻为督办政务大臣。

  ■就任直隶

  1901年11月,李鸿章病逝,袁世凯接替他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任职期间大力推行新政,在改革军制、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

  1905年,袁世凯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等人奏请废除科举,得到批准。自此,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倡导立宪,成为袁世凯推行新政的极致。为了学习外国的体制,1905年袁世凯向清政府奏请派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从直隶调银十万两,作为考察费用,并许诺以后每年筹款十万两作为出洋考察经费。1907年,袁世凯奏请实行立宪,列陈十事,成为清政府内部最大的官僚立宪派,对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清王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下野河南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于1909年1月2日借机罢免了袁世凯的官职。下野后的袁世凯,辗转多地,最后定居于彰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

  此时期,袁世凯每天都逍遥自在,或与好友饮酒作诗,或与家人共享天伦。袁世凯与友人所写的《登楼》一诗,反映了他内心抱负和隐居实质: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袁世凯表面上给人们遗忘世事的假象,实则是在韬光养晦,静待佳机。而武昌起义,就给他提供了一个良机。

  ■就任总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清廷的邀请下,袁世凯东山再起,先后被任命为湖广总督、钦差大臣与内阁总理大臣,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迫使宣统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就此结束。第二天,袁世凯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15日,临时参议院一致通过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以他为元首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成立。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因力主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在上海火车站遭到枪杀。即民国第一大案——宋案,长期以来的说法袁世凯是刺杀宋教仁的主谋。北京大学尚小明教授最新研究说,宋案与袁世凯没有直接关系。同年9月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10月,袁世凯派军警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取得了列强的正式承认,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1914年5月,他宣布废除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撤销国务院,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归葬洹上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占领青岛,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并企图独占中国。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即通称的“二十一条”。

  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以战争相要挟,要求中国政府强行接受其修订的“二十一条”。日本修订的所谓“二十一条”与原提出的“二十一条”有重要区别,袁世凯政府被迫接受。

  中日谈判结束后,共和不适宜中国国情的流言四散传播,国内掀起复辟帝制的热潮。袁世凯在所谓“民意”及日英等国的支持下,决定复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凯先后到孔庙祭孔、天坛祭天。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参政院代行立法院的拥戴书,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称其年号为“洪宪”,刻制“中华帝国之玺”和“皇帝之玺”,并发行洪宪纪念金币。即所谓的洪宪帝制。

  袁世凯称帝,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激起各阶层的义愤。12月25日,护国军将领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首先起兵讨袁,发动护国战争。各地纷纷响应,南方(滇、黔、桂、粤)各省先后独立。迫于局势,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忧愤成疾,于6月6日因尿毒症恶化,在北京逝世,终年57岁。北洋政府遵其“抚柩回籍,葬吾洹上”的遗愿,将其葬在安阳。

  第四节 跟着试题去旅游

  (一)袁林景区

  袁林位于安阳市洹水北岸太平庄,南临洹水,北依韩陵山,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的陵墓,同时也是中华民国诸大总统中,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大总统陵墓,其陵墓建筑及其显示出来的文化符号,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8年12月25日,袁林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审,荣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袁世凯墓园被称为袁林。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袁林建筑的总体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

  那么,袁世凯墓为什么不称“陵”而称“林”?

  袁林始建于1916年,历时两年时间,1918年建成。原占地面积138余亩,耗资73.2万银元。袁林建成后,没有使用“陵”的称谓,而选用“林”,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根据河南旧俗,将所有树木蓊郁的区域称为“林”;其次,中国传统中有皇帝之墓为“陵”、百姓之墓为“坟”、圣人之墓为“林”一说,将袁世凯墓称为“林”,有褒扬其推翻清廷、避免国家分裂功勋的缘故。第三,也有避免其称帝未成,死后其墓称之为皇陵的麻烦。“陵”、“林”读音相近,均为尊称或敬称。如孔子墓称谓“孔林”,关羽墓称谓“关林”。

  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硕大的照壁是整个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技艺精湛、庄重典雅,是全国现存照壁中规模最大、纹饰最精美的一个。

  绕过照壁,沿神道北上,跨糙石桥、青白石桥,袁林的另一座大型建筑——牌楼便映入眼帘。与传统木、石结构不同,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粉饰太平。如今,这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而在它的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威严、镇摄之力。

  牌楼两旁,汉白玉质的望柱、石像生遥遥相对。望柱,是袁林陵地的标志,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柱身六面,满饰花纹。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经过石匠的巧手雕琢,共同组成了一件难得的浮雕佳作。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军刀,神态威武,共同守卫着袁林。这一文一武,时代特征鲜明,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又充分体现了袁世凯时期的礼仪风貌。

  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之一的赑屃喜好负重,所以人们安排它来驮碑。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

  转过碑亭,便来到堂院前。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在堂院大门的每一扇门板上,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门钉,它不仅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出一种森严的等级,表明它的主人虽然比故宫里的皇帝低一个等级,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

  过了大门,便进入堂院。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陈设相对简单。在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还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可惜解放前不幸遗失,只留下了一个汉白玉的基座。

  穿过堂院,即达袁世凯的墓庐。来到这儿,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那么,袁世凯的墓庐是怎么样修建起来的呢?据记载,它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盖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

  1952年10月,毛泽东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作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弹指间,神州换了新颜。修葺一新的房舍中,陈列出殷商王朝的文明,展现了清末民初的跌宕曲折,记录着酸甜苦辣。

  (二)景区交通

  1、公交:安阳市内乘坐公交8路、23路、56路、X82路,到袁林站下车即可到达。

  2、高速:京珠高速公路/S301安阳出口——人民大道——东风路——安漳大道——安阳桥——胜利路南段向西150米。

  (三)购票优惠

  1、门票全价票35元/人,半价票18元/人,景区内没有二次收费。

  2、免费门票适用对象。老年人6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享受免票;儿童身高1.4米(不含)以下免票;持警官证、残疾证、军官证、士兵证、医护证可享受免票。

  3、半价门票适用对象。学生(凭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教师资格证(凭教师证)享受半价优惠。(撰文/臧小景 李军阳)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郭俊华 卢明军 姜秋霞 许会增 李中海

  特邀顾问:王守国

  特约撰稿:余文国 朱世欣 马可

  特邀试题解析专家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丁亚宏 杨惠茹

  河南省实验中学 郭艳花

  郑州外国语学校 陈太根 赵文芳

  特别支持: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

  往期回顾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殷墟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岳飞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综合篇):农业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洛阳篇):颜真卿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殷墟妇好墓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安阳篇):红旗渠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开封篇):清明上河图

  特别策划丨高考试卷中的河南(洛阳篇):二里头夏都遗址

  延伸阅读

   高考试卷中的河南之“思考深一度”:河南文旅如何释放文化内涵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