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⑦:河南“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1-15 09:49

  编者按

  2023年1月6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的《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发布。《报告》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设置了总报告、发展篇、治理篇、调查篇、专题篇,对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的民生建设、人口问题、社会治理、乡村发展、社会保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解读,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对策建议,是研究河南省情民情的重要平台。为放大智库声音,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大河网学术中原对报告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今日刊发《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⑦:基于Y镇的调查分析,河南省“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一、引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强迫农民上山下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如果合村并居社区的农民能够很好地适应合村并居社区的生活,那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合村并居是一件实事和好事,反之,如果农民集中居住之后存在严重的适应性障碍,那在很多程度上意味着合村并居在农民眼里并不是一件实事和好事。本研究基于河南省Y镇的问卷调查,全方面地呈现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适应状况,探究影响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社会适应水平的原因,提出增强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社会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二、调查发现

  (一)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工作性质逐渐去农业化

  如表1所示,在受访的956名老村庄农民中,从事农业工作的占59.42%,而在合村并居之后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中,从事农业工作的比重则为41.37%。与老村庄的农民相比,合村并居后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从事农业工作的比例减少了18个百分点。相应地,与老村庄的农民相比,在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中,从事非农工作的比例提高了将近8个百分点,不工作的农民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合村并居社区农民对家庭生活开销的适应性较低

  在收入减少的同时,家庭生活开销则随着合村并居之后的社区生活而增大。如表2所示,在884名受访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中,仅有一半(49.55%)的受访者对于合村并居之后家庭生活开销表示“适应”(包括“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有二成多的(21.05%)受访者对于合村并居社区生活开销表示“不适应”(包括“比较不适应”和“非常不适应”)。

   (三)七成多合村并居社区农民能够适应合村并居社区的生活方式

  如表3所示,在886名受访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中,有5.64%的受访者对于合村并居社区的生活方式表示“非常适应”,还有66.59%的受访者对于合村并居社区的生活方式表示“比较适应”,两者合计共有72.23%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能够适应合村并居社区的生活方式。对于合村并居社区生活方式表示“非常不适应”和“比较不适应”的受访者只占调查样本的4.40%。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民在搬迁至合村并居社区之后,表现出对合村并居社区生活方式的较强适应性。

   (四)人际关系适应性有待提升

  合村并居之后,Y镇农民原来的邻里关系被新的空间格局阻断了,从原来的熟人社会变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陌生人社会,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邻里圈、朋友圈。如表4所示,在受访的874名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中,有60.18%的受访者表示入住合村并居社区之后结识了新朋友,但也有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结识新的朋友。调查结果表明,合村并居之后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在拓展新的社会关系方面仍有较大的惰性,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六成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仍然认同农村人身份

  如表5所示,在受访的881名合村并居社区农民中,有61.0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农村人”,还有24.9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是“半农村人、半城里人”,有6.7%的受访者说不清自己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明确表示自己是“城里人”的受访者只占调查样本的7.26%。这种对农村人身份的依恋式认同表明,Y镇合村并居社区农民在心理层面对于合村并居社区的低度适应状况。

   三、影响机理

  (一)资源获得影响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适应水平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资源获得能力会影响其社会适应水平,资源获得能力越强的农民,社会适应性越强。工作机会明显变大的农民,相比工作机会变化很小的农民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具体而言,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之后,家庭经济改善很大的农民,相比家庭经济改善很小的农民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能够获取所需资源的农民,相比那些不能够获取所需资源的农民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

  (二)社会支持影响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适应水平

  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支持影响其社会适应性,社会支持越多的农民,社会适应性越强。具体而言,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之后,邻里互助“较多”和“很多”的农民,相比那些邻里互助“一般”的农民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邻里之间人际交往多的农民,相比那些邻里之间人际交往少的农民具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性。

  (三)积极心理部分影响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适应水平

  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积极心理影响其社会适应性,积极心理越强的农民,社会适应性也越强。具体而言,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之后,身份认同和是否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变量对于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人际信任变量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那些认为邻里之间能够信任的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相比那些认为邻里之间不能信任的农民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

   四、政策建议

   (一)通过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合村并居社区的入住率

  目前,河南省部分合村并居社区仍然存在入住率不高的问题。Y镇的案例表明,通过优化和完善合村并居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多数农民还是愿意搬进合村并居社区居住的。首先,要围绕居民的日常生活,完善道路、学校、医院、银行、商超等各种配套的硬件设施,其次,通过购买的方式,引进品牌物业公司,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第三,引导社会组织进驻社区,为合村并居社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二)着力提升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经济适应能力

  调查发现,Y镇合村并居社区农民在经济层面的适应能力最低。因此,如何提高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经济适应能力,应该作为河南省合村并居社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首先,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合村并居之后节约出来的集体土地的市场收益;其次,推进集体收益分配体制改革,通过公开共、公正、公平、参与、民主的方式,提高集体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引导合村并居社区逐渐迈向共同富裕。第三,通过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最后,构建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社会互助体系。

   (三)引导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现代化转型

  通过对Y镇合村并居社区农民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仍然固守“农村人”的身份认同,没有从观念和行为上实现向现代新型农民的转变,这不利于合村并居社区的长远发展。因此,河南省合村并居社区的建设,需要加强引导,积极促进合村并居社区农民向现代化新型农民的转变。首先,坚持开放、共享的社区建设新理念,引导社区农民自觉接受现代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其次,构建学习型社区,引导合村并居社区农民参加多种类型的现代知识学习活动;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大力展开文明社区建设。

  (内容提供: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课题组,作者:付光伟 杨艳芳,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阅读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①:2022—2023年河南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②:河南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③:协同治理视角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④:智慧社区背景下河南省文化养老服务创新路径探析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⑤: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运行风险与消解路径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⑥: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河南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研究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