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论共产主义运动的终极目标与过程性特点

    发表时间:2018-07-16 08:51 内容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 要: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能够自由自主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然而这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革命和不断变革来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复杂而又神奇的、不怕牺牲的接力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

      关键词: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基本矛盾 现实运动

      作者简介:王宏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问世以来距今已170年了,今天重读《宣言》,把握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与过程性特点的内在关联,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由人联合体”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极目标

      对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理解,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范畴。

      1. 如何理解“自由人联合体”

      要理解“自由人联合体”,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自由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境界中,作为一个“自由人”是摆脱了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的人,是摆脱了分工约束的人,是一个自主活动的人。但是要使人的存在发展达到“自由人的状态”,首先需要进行社会革命与社会变革,推翻资产阶级社会,实现无产阶级的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他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1](P122)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所指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就是资产阶级社会及其一切剥削制度。共产主义社会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社会,所谓“联合起来的个人”就是指在人与人之间不存在阶级差别与阶级压迫的情况下的联合。

      2.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自由人联合体,而自由人联合体内在机制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强调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他们着眼于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自由发展,并且把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自由发展看作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立场出发的社会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观。

      二、共产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运动的有机统一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的“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一部分回答资产阶级的质疑与歪曲性批判时,明确地进行了宣告式陈述。这里不妨列举如下。其一,“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其二,“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其三,“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财产。” [2](P40-42)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因此,共产主义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更是一种现实的运动过程。如果共产主义没有现实的运动过程的基础,也不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未来。

      三、共产主义是自然历史过程与革命者奋斗过程的统一

      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它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客观的、必然的发展过程;同时这个客观必然的自然历史过程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拼搏奋斗的精神展现出来的。

      1.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规定了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性空间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通常被概括为“两个必然”的思想。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3](P33)这就告诉人们,共产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的光明前途,但是,它的实现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特点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社会变革的时机和条件。

      2. 社会革命的发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革命者革命意识的实践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对社会矛盾激化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3](P32-33)马克思在这里强调,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为发展的桎梏,即变为发展的障碍、阻力,甚至破坏生产力发展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3.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是共产党人自觉运用历史规律的过程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长期发展及其尖锐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形态,也有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

      马克思首先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认为这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旧社会的弊病。

      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界限,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P305-30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境界。在这个阶段,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另外,还要在着力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进行思想文化建设。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国形式。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顺利地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通过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权地位,同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不足的状况,采取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融入和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世界历史进程,不断增强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加着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推进着共产主义进程。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要实现共同富裕。在今天,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总体规定: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这个本质的总体规定性,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单行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源文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12期 禹瑞丽/摘)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