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刘祺:以数字化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0-21 12:41

  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报告。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推出二十大特别策划——“专家说”,邀请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读报告、谈感想、说体会,畅想和展望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日刊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刘祺的文章《以数字化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战略引擎,继党的十九大提出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之后,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上,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有机融合,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法治、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发展,实现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多领域、全方位赋能。

  一、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39.8%。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在推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意义重大,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持续创造大量新的社会财富,重构经济发展模式、治理方式,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新。通过数字政府建设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打破部门与地区壁垒,推动治理现代化、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电商的大发展助力贫困户“摘帽”,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建设带动了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凭借“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实现社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不同要素组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缩小资源分配差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带来普惠性红利,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助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民享有的,线上线下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网络理政已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必修课、基本功,互联网治理能力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增强的本领。当前,包括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各级地方政府“12345热线”、政务微信公众号与掌上App在内的许多网络理政平台铺就民意绿色通道,激发党心民意的同频共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编制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党的二十大前夕,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代同群众交流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有利于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渠道,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有利于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三、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既包括人民群众对富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包括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世界的渴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类生活在线下现实世界和线上虚拟世界。互联网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创新带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人们在互联网平台创新创业,借助数字技术红利改善生产生活,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互联网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互联网物质文明的新概念,其产生的文化产品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影响到网民价值观,形成互联网精神文明的新领域。然而,网络空间内容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必须协调推进互联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蝶变为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大增量”。

  四、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发展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信息文明”是新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绿色化升级改造,赋能生态环保产业数字化发展,引领生态治理智能化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数智化+生态化”相融合的新发展格局。例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建设“智慧黄河”工程,夯实黄河流域治理的5G网络、应用平台、信息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在水量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汛减灾等领域实现全周期、跨流域智慧治理。又如,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一些城市建设生态监管与数据管理平台,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向“空天地”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警和告警,为执法监督以及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撑,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

  五、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与使命担当。当今世界,互联网突破时空与地域的界限,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人类共同家园,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安全与发展是国际网络空间的治理主题。与此同时,网络攻击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网络霸权影响了各国网络主权与安全。中国作为网络空间的务实建设者和积极探索者,立足国际互联网发展形势,提出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体现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协助沿线国家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全球数字化、一体化,实现国与国之间互联互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繁荣发展;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维护网络主权与安全。

  (作者:刘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相关阅读: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张占仓: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姚巧华: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王新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周欣宇:以法治保障发展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涂小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高亚宾: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内涵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范益民: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李龙:国家文化公园对河南文化强省的重要作用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齐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厚植河南担当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师永伟: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和与时俱进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邓小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意涵与实践要旨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刘新伟:务必要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到底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