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读原著 | 王滢:铸魂育人 讲好善用“大思政课”(附音频)
编者按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已正式出版发行。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怎样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怎样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因为原著原文最能体现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最能为我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理论准确导航。即日起,学术中原开设“我来读原著”专栏,邀请专家学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今天刊发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滢的文章《铸魂育人 讲好善用“大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多次强调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重要指南,也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把准“大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问题。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大思政课应把握时代“大趋势”,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动摇,更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导向不动摇。因此,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全局来考量,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二、讲好“大课程”,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守牢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主阵地”。“大思政课”建设要有为中国共产党培养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千秋伟业有用人才的“大使命”,要着力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道理”,更要全面建设横向贯通、纵向一体的思政课“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针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政课要将伟大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入思政课堂,通过“启蒙性学习、浸润式学习、体验性学习、理论学习”的渐次推进,逐步实现从小学阶段激发道德情感、初中阶段坚定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到大学阶段增强使命担当这一教学目标的螺旋式上升。二是打好课程思政“组合拳”。在“大思政课”建设中应强化“课程思政”意识,鼓励教师深挖各类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框定课程教学目标,按目标细致甄选授课主题,精准凝练教学专题,把阻碍“大思政课”建设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变为支点、亮点和增长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三是奏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协奏曲”。“思政小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社会大课堂”是铸魂育人的大熔炉,把固定场所的思政课小课堂与开放场域的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搭建思政育人“大平台”,才能凝聚最强大的育人合力,发挥最广泛的育人效应。
三、培养“大先生”,发挥教师的关键主体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秀教师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增强新时代人才的内生动力、发挥教育“第一资源”的战略优势、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时刻坚守“六要标准”,努力成长为信仰坚定、学识渊博、功底深厚且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一要站稳思政大讲台。教师要遵守政治纪律、教学纪律和政治规矩,更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二要加强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自觉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才能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三要强化问题导向,“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国内外事实、案例、素材,直面学生的思想疑惑,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
四、强化“大实践”,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是实践大课,其精髓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走出课堂、要搭建“大平台”,将“高大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接地气”的行动纲领,不断提升青少年实践外化的“行动力”。一是综合运用时政热点聚焦、嘉宾现场答疑、案例分析研讨等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利用“互联网+”、VR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全媒体环境下课堂互动渠道,延伸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空间,使“思政小课堂”向“实践大课堂”转化。二是依托校园观念文化、精神文化等,精心组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以文促学,以文促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实效性。三是以社会大课堂推动实践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要围绕新时代生动鲜活的伟大实践成就,组织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参观学习,把思政课搬到基层一线、开在田野里、讲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引导青少年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火热实践,厚植家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努力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的奋进者。
相关推荐
·我来读原著 | 周楠:学思想要切实做到强读强记常学常新(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唐金培:深刻认识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彭慧敏:培养青年先锋分子,抓好青年工作(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白小明:深刻理解和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王珂:习近平农村调查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附音频)
·我来读原著 | 楚向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和旗帜(附音频)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