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彩我献策⑧ | 李斌: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五个着力点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26 09:19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年前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河南经济工作总要求,2024河南两会召开在即,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动学界参政,推出特别策划《拼出彩我献策》,邀请专家学者为河南经济工作建言,围绕如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如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贡献经济治理智慧,谋划河南发展策略,为中原更出彩增智献策。

  今日推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斌的建言——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并进一步突出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融合能够高效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协调上、中、下游的创新链关键环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耦合,是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强调“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将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作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省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中,面临着创新决策中企业话语权与主体地位不匹配,企业自主决策能力提升难;创新活动组织应用导向不足、利益诉求不一致,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协同合作难;创新人才在高校院所和企业间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难等突出问题,制约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效能。鉴于此,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一、做强融合主体,夯实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地位

  针对产学研融合主体不突出,企业主导力不强、话语权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创新企业梯队,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持续推进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全覆盖,着力提升科技型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着力提升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力。同时,进一步优化科技治理体系,强化企业的科技决策主体地位,成立有企业科研人员参与的省科技咨询委员会,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会议制度,赋予企业家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方面的权力。以“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为导向,建立面向企业需求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增强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话语权。

  二、创新组织模式,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针对传统产学研合作组织松散、创新协同度不高的问题,应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合新模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聚焦我省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支持创新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引导领军企业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建立应用基础研究企业深度参与机制,支持企业出资与高校、科研院所设立联合研发基金,围绕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企业牵头组织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打通产业间技术、产品、信息、人才流动的壁垒,以链条式创新为纽带,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资本创新协同互动,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服务体系,实地调研和指导创新联合体创新工作,建立科技创新问题台账、需求台账,分类分层次开展一对一辅导,形成“链式推进+多方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矩阵,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人才在产学研之间高效流动

  创新人才在企业、高校、院所之间流动渠道不畅,是制约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突出瓶颈,鉴于此,应进一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畅通人才在产学研之间的流动渠道,谋划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试点,按照“编制在高校等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的原则建立考核机制,给予高校、事业单位补贴,积极探索“高校引人、企业用人、合作育人”新路径;推动科技人才计划,加强对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支持;加强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扩大企业博士后招收规模,探索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吸引博士后的模式;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育人。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科技人员设立产业教授等岗位;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选派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服务。将产学研合作中的人员交流、兼职及从业经历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引入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创新人才的广泛交流和良性互动。

  四、突出成果转化,着力释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效能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根本目的,针对高校、院所、企业成果转化机制不活、效率不高等问题,应着力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效能。进一步明确界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责、权、利,探索通过成果权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制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高校院所内部考核中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实行单列考核,高校院所横向课题视同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推动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建设,实施河南省概念验证计划,完善省级中小试平台运行机制,加大对校地、校企合作的奖补力度,推动科技成果熟化产业化进程。探索建立健全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应对成果转化风险和创新失败风险。同时,发挥企业需求在成果转化中的导向性作用,围绕我省7大产业集群、28条产业链,发布重大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场景驱动”行动,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综合采用财政支持、风险补助、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五、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生态

  针对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顶层设计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共同发力,提升科技服务体系对产学研用融合的保障力。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研究出台产学研用融合的总体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工作落实评价机制,围绕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出台改革举措,在各类经济发展规划和科技创新规划中,设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指标,明确实质性的政策引导内容,将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合纳入制度化轨道。另一方面,着力优化科技服务,建设省、市、县三级科技服务综合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高标准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立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审、评价制度,充分激发市场力量在推动产学研融合中的作用。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省软科学重大课题“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路径及对策研究(232400411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拼出彩我献策① | 张占仓:从五个方面发力 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拼出彩我献策② | 宋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开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局面

  ·拼出彩我献策③ | 张东阳:扎实推动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拼出彩我献策④ | 高亚宾:坚定信心决心,全力做好2024年扩大内需工作

  ·拼出彩我献策⑤ | 李许卡:坚持多链深融赋能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拼出彩我献策⑥ | 陈晨: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

  ·拼出彩我献策⑦ | 王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