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加快构建三大体系 推动河南绿色发展

    发表时间:2019-02-01 09:28 内容来源:大河网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以绿色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推动绿色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为紧迫、意义更加重大,并面临着能源结构失衡、污染来源复杂、产业格局制约、创新驱动不足,外部支撑偏弱等诸多挑战。要实现河南绿色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绿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河南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产业体系升级、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和治理体系完善,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优化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在我省经济由“高速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的关键时期,优化绿色产业体系是推动绿色发展关键所在,加速技术变革是优化绿色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为此,应把绿色技术革命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原动力,通过人才引育、平台搭建、氛围营造等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向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转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由保证“量”的供应向满足“质”的提高转变。按照绿色兴农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努力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二是围绕传统工业,加快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营销转型、服务提升,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三是围绕高成长服务业,依托我省旅游、交通、区位、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旅游、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和信息服务等绿色服务产业。四是围绕现代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分享经济,积极推广高效节能、新能源等绿色消费产品,积极策应绿色需求。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培育壮大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绿色饭店等绿色流通主体,积极拓展绿色产品消费市场,有效平衡绿色供给。

      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河南的绿色发展,必须构建绿色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建设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必须把山水林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建设。加强生态产品建设,从河道清理、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着手,切实落实河长制,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彻底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确保河道清洁畅通,有效改善水环境,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步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加强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严格保护未污染土壤。加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建设,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复垦回填,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加快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完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一是坚持依法治理。针对我省绿色发展中的产权关系不明、利益分配不公、监管约束不严、评价考核不灵等突出问题,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的市场制度,依据我省的能源结构、空间格局、产业布局、资源禀赋、生态条件等,进一步创新资源与环境的产权制度、交易制度、价格形成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让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约束制度、监管制度、问责制度等的持续完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的绿色治理机制,以法治化路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绿色发展。立足河南“四区三带”区域生态网络,重点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地方立法,逐步实现由依赖行政命令向凭借法治体系的转变;结合河南省机构改革,构建集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综合执法体系,破解行政执法中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二是坚持科学治理。主动顺应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社会规律,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结合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科学设置绩效指标、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把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地方发展绩效评级中,形成科学合理的发展导向。三是坚持协同治理。依据我省的自然条件、产业集聚和区域关联度等状况,主动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协同互动,突破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环境监管体系,建立跨省份、跨区域的监管体系和治理体系。同时加强省内工商、税务、财政、环保、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协作,统筹施策,综合发力。四是坚持全员治理。把政府、企业、公众作为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共同主体,加强三者之间的绿色互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绿色治理格局。引导企业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围绕我省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不断催生生态产业共同体。在全社会倡导和鼓励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增强全民生态责任感,使绿色低碳、简约适度、勤俭节约成为社会价值共识。

      (作者高 昕系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