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座谈会
聚焦省十次党代会
我们爱学习

    围绕新发展理念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发表时间:2019-02-02 09:43 内容来源:学习时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二班第19期4支部调研组选择了“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进行调研,梳理其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证借鉴。

      乡村振兴主要做法

      一是在产业振兴方面,“五彩纷呈”。湖州所辖两区三县因地制宜,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走出了一条由“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度假”再到“乡村生活”的湖州之路,打响了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市”的品牌,使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关系更加紧密。二是在人才振兴方面,“五才并举”。选好党支部书记带头人,村支部书记不仅是致富能人、经济强人,而且是政治上的明白人。育好新“三农”人,依托浙江首家湖州农民学院,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能力的领军人才。用好乡贤人,在全国首创了“乡贤参事会”农村治理模式。转好一批不合格的人,积极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党支部书记评价考核机制。评好“非遗传承人”,已初步形成了传承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三是在文化振兴方面,“五类共聚”。弘扬农耕文化,桑基鱼塘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弘扬茶叶、丝绸、湖笔、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文化,湖州是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增加手工业的文化底蕴。弘扬镇村文化,以名镇、名村、重点文化古迹等保护为重点,一批乡村文物的保护级别得到提升。弘扬民俗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弘扬礼堂文化,作为乡村文脉的承载者的文化礼堂行政村覆盖率达47.4%,已成为湖州农村的文化地标和群众的精神家园。四是在生态振兴方面,“五环相扣”。规划上突出生态,始终把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作为主要内容,严格划定农村的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等。创建上实践生态,相继开展“寻找我们的金山银山”和“生态乡镇巡礼”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居以及绿色农村、绿色庭院等绿色细胞创建,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菜园革命。司法上维护生态,截至2016年5月,全市两级法院均获批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安吉法院在余村设立“两山”巡回法庭,长兴法院在仙山湖湿地保护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德清法院在五四村设立巡回法庭。考核上强调生态,湖州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利用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办法》,其中对乡村生态的考核内容占比较大。2017年在湖州各乡镇试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安吉对美丽乡村环境开展日常监管和量化考核。五是在组织振兴方面,“五方联动”。市级层面抓统筹,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2018年行动计划》。县级层面抓指挥,五区县及时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创新推行了“一个规划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根管子接到底”“一个标准量到底”的城乡综合治理模式。乡镇层面抓负责,以镇整体规划为载体,对规划落地负责、资金使用负责、对政策执行负责、对人力调配负责。村级层面抓落实,村三委班子,尤其是党支部在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规范村务决策程序、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建立廉政风险防火墙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层面抓协商,湖州五区县基本组建了乡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乡贤参事会等社会组织,突出“协商”“参议”两大主题,并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帮扶等服务。

      乡村振兴主要问题

      一是同质化较强,多样性不足。模式雷同多、精品稍偏少等现状,升级提档迫在眉睫。乡村建设的像城市社区,存在同质化风险。旅游项目、旅游商品、土特产类似度很高。二是单体化较强,带动性不足。村庄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时效化较强,持续性不足。乡村水电路气网还没有做到全覆盖,乡村集体经济的净收益率增速不高,一些示范村的领头人年龄偏大,在传、帮、带方面有欠缺,尤其后续接班人多是家族式,其二、三代培养还需要时日。四是商业化较强,文化性不足。有的乡村存在过度商业化的情况,而最能体现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等被束之高阁。部分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也没有相应的文化产品。五是资本化较强,共享性不足。总体情况看,乡村振兴中利润大多被投资公司获得,村庄的集体经济增幅不大,村民参与程度还不够高、获利还不丰厚。

      乡村振兴有关建议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乡村振兴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规划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规划创新,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进行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类施策。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使科技贯通于繁殖育种、种植栽培、田间管理、节水灌溉、农机运用、加工保鲜等各领域各环节。土地改革创新,建立农户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推动土地资产不断升值。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把协调发展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位置,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之间发展的协调,使“五大建设”在乡村振兴中落地生根。产业协调发展,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探索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核心,探索建立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生态生产体系。分区协调发展,依据不同自然禀赋、区位交通、经济基础等因素,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不同的功能,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分类指导。人才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培养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绿色民宿经济,未来发展中深度融合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科学教育、养生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的田园生态综合体,是升级版新业态的大方向之一。打造绿色乡村,持续推进环境乱象整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健全长效运维管理机制。打造绿色村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移风易俗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绿色村风。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必须认清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大势,打造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与度,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决策、监督决策、评价决策,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开放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县区之间、省市之间以及国际之间的农业分工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的投入度,解决社会资本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也要发挥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人民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集体利益合理分配,优化集体资产分配制度,坚持产业富民、农民主体、共享发展,将土地资源转化成为可见资本股份,将扶持资金、配套资金转化成股份,村资集体企业变股、入股,甚至控股,改变传统意义上土地流转、土地租金等方式收益,保障村级集体保值增值。强化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如何完善管护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看病就医报销等难点问题。强化普惠性政策安排,力求给广大村民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就业岗位、创业机会,扩大其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

      (调研组成员:张俊 审计署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李章军 浙江湖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胡雄光 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武裕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副市长;罗慧 陕西省西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付红领 国家文物局直属机关纪委副书记)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