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刘依杭:构建优先发展机制 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
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报告。大河网理论频道学术中原推出二十大特别策划——“专家说”,邀请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读报告、谈感想、说体会,畅想和展望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日刊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刘依杭的文章《构建优先发展机制 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标志着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乘风破浪、勇毅前行。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农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农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农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需求侧,面对城乡发展差距,农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强烈,如果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将难以化解;在供给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如果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不了,我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因此,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事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河南要缩小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在资源配置和公共政策安排上的差距,将农业农村现代化落下的步子补上来,建立六大机制、打通两个途径、构建一个体系,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支撑条件。
一、建立六大机制
一是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和优先实现思路,建立农业现代化投入优先保障机制。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智慧农业、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让农业现代化的步子迈快一点、迈大一点;鼓励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积极推进各地区农业共同现代化。
二是坚持农业农村重要领域优先发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配置机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村路水电气网等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生态环境建设等补短板的支持强度再大一些,发展进程再快一些。
三是坚持农村公共服务优先发展,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优先供给机制。把农村教育卫生资源、硬软件设施和师资资源配置放在优先位置,保障农村居民能获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教育卫生资源。
四是坚持农村社会保障从“有”向“高”转变,建立社会保障城乡融合机制。支持基本医疗、基本养老、贫困救助优先实现城乡融合,实行同机构、同渠道、同标准,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贫困救助等补助标准,最终与城镇职工标准接轨。
五是坚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土地流转和交易权,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在合理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民的宅基地及其建筑物在转让、入股、抵押、继承等之外,进行跨社区交易的市场化改革;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一级土地市场的限制,实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土地“三同”政策,即同市、同权、同价格。
六是坚持保障农民进城落户权益,建立农民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赋予农民身份能够顺利转变的权利,全面放宽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取消种种行政准入和许可,给予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建立农民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二、打通两个途径
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要想尽快补齐短板,就需要与城镇站在同一发展平台上,做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建立起城乡平等的制度框架,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是打通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新格局。充分激活各类市场化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工商资本与农民合作社、村级集体公司分工对接,提高现代化农业的组织化水平,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经济向农村辐射。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取消各种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歧视性、限制性规定,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开放、竞争的就业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
二是打通资源配置优化新渠道。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继续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扩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加强农业科技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加大对产前信息体系建设和产后加工流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从根本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构建一个体系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加强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健全村级党组织、村委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两大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优势作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献策出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代表会议制度,切实落实村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商议解决农村重大问题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用好激励手段,调动农村“五老”治村,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退伍军人、老教师在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用亲情、以政策吸引能人和各种资源回流农村,为振兴家乡、繁荣家乡贡献力量。
(作者:刘依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相关阅读: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张占仓: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周欣宇:以法治保障发展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涂小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高亚宾: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内涵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范益民: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李龙:国家文化公园对河南文化强省的重要作用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齐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厚植河南担当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师永伟: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和与时俱进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邓小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意涵与实践要旨
二十大时光•专家说丨刘新伟:务必要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到底
编辑: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