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⑨:2023年河南省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23 09:28

  编者按

  2024年1月9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的《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发布。《报告》内容涉及民生建设、人口发展、社会治理、舆情应对、乡村发展、社会保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主线,全面梳理了当前河南社会发展的形势特点、热点难点及问题挑战,并对2024年河南省主动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对策建议。为放大智库声音,增进民生福祉水平、促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大河网学术中原对报告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今日刊发《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⑨:2023年河南省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河南网络舆情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作为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重要时期的河南, 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 而网络舆论既是对现实的反映也影响着现实的发展, 只有深入分析和厘清网络舆情发展的变化和趋势, 主动介入, 积极引导, 才能保证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也才能使网络舆论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河南力量。

  一、2023年河南省网络舆情态势分析

  2023年,网络舆情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一方面是网络社会和风险社会重合大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的潜在风险增大;另一方面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在将我们推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与之相伴随,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在到来。在此大背景之下,2023年河南网络舆情也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降雨灾情伴随舆情,社会影响强烈

  2023年5月底,河南在麦收季节遭遇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灾情,并引发舆情。

  这起网络舆情事件发端于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最初是一些自媒体以当地人讲述、现场视频发布的形式,迅速引发网络关注,将收割机由于相关手续不全在高速路被拦无法下高速的人为问题和连续降雨导致小麦发霉发芽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形成网络舆情。由于河南是产粮大省,粮食安全问题牵动全国,加上2021年的“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所以这次网络舆情以“天灾+人祸”的形式一经爆出就快速传播,引发全国关注,社会影响巨大。相关部门和官方权威媒体反应迅速,澄清及时,媒体很快就通过现场实地探访发布了真实消息,当地政府和省政府也反应迅速,及时制定了相关应对举措并快速落实,让本次网络舆情得以很快化解,最终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舆论效果。

  (二)经济类、民生类舆情增多,凸显民众对疫情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切

  2023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经济类、民生类的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增多的趋势。

  2023年以来产生了一定舆情影响的事件还有“郑州‘学托’事件”、“四个高考大省打造‘山河大学’事件”等。这些事件都与老百姓生活紧密联系,民众关注度高,初始事件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快速酝酿成网络舆情事件,风险很大。好在政府都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并积极开展线上疏导和线下应对,让这些事件都及时有效的得到了较好处理。“山河大学”事件更是得到了教育部的关注与回应,表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三)舆情发生源头更加多元化,舆情爆发更加频繁且难以预判

  伴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普及,以及短视频的流行、即时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发生的源头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态势。过往,舆情酝酿发生的主要平台是微博广场的话题式引爆、微信朋友圈的快速传播等,现在则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和小红书、B站等媒介平台,这些新媒介引发的舆情占比迅速攀升。

  2023年河南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很多都是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这些新媒介上首先爆出的,并迅速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各个网络媒介平台上出现回应,最终形成了一股网络合力,酝酿出多平台化呈现的态势。这些新媒介偏个性化、兴趣化、主题化,算法推送式、订阅式的信息推送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用户粘度,这种信息供给方式更容易形成过滤气泡、信息茧房,窄化信息获取范围,这让舆情的形成爆发更加频繁且难以预测,网络舆情也由此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一是在信息的呈现上更加情绪化。二是网络舆情生产的多源头化。三是网络舆情信息的多模态化。四是网络舆情传播的精准化和封闭化。

  二、河南省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23年的河南网络舆情热点频出、话题丰富,在涉及灾情、经济、民生等方面的舆情热度持续保持高位,在网络舆情总体平稳向好的大趋势下,传统传播格局也在持续发生着深刻变革,新形势下河南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

  (一)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舆论更易被操控

  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机器批量生产内容模式逐渐普及,智能程序机器人逐步成为新的信息内容生产主体,这在大幅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一方面,让智能程序进行信息生产必然需要将信息筛选和议程设置的权力部分让渡给机器与用户,这就为新闻报道中议程偏离的出现和虚假信息的产生带来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被滥用。智能机器人被利用成为网络人工智能水军,在网络上刻意制造虚假信息,误导舆情治理决策。

  (二)“后真相时代”兴起,非理性消解对真相的探求

  智能时代之下,后真相时代逐步兴起,成为当前舆情治理所不得不面对的全新挑战。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与舆论的重心由“倒逼真相”和“追问真相”朝着“掌握真相的解释权”转移。网络舆情呈现出舆论场域上的反相共生性、内容上的真假同构性、评判上的情理倒序性等新的特点。后真相时代,真相仍是始终客观存在的,但是其重要性已经被削弱,因为从真相会引发什么样的舆情和影响,是不确定的,非理性的、具有情绪化的。

  (三)过滤气泡造成信息茧房,引发舆论极化难以凝聚社会共识

  在算法主动推送分发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下,智能算法能够根据用户日常行为自动进行信息的个性化定制,在实现了信息精准传播的同时也摒除了多元化的信息,这种过滤气泡式的虚拟空间构建起一个封闭的信息茧房,导致所有用户在不自觉间沉溺其中,引发个体不断自我涵化和思维固化,被立场一致的信息裹挟,在持续的与立场或意识形态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用户直接互动的进程中不断加剧着舆论极化的趋势。在网络上无所不在的推荐算法的牵引下,个体长期困在自我的信息茧房之中,只能接受到刻板的信息引导,也由此催生出个体认知的偏狭与盲目自信,严重缺乏对社会整体性、客观性的认知,缺乏与其它诸多多元化观点的交流,这一方面不利于社会主流意识的凝聚,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个体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关注,减弱了对公共事物参与的意愿,严重阻碍了社会共识的凝聚和达成。

  三、网络舆情治理的优化路径分析

  步入智能时代,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网络舆情传播方式的变化,一方面为网络舆情治理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生态的急剧变化也引致网络舆论多元化与尖锐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让网络舆情治理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2023年的河南省网络舆情既具有其独特之处, 又具有智能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共性, 因此对于河南网络舆情的把握, 首先要立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把握其特点,充分认识到河南在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这往往是网络舆情之所以形成的环境背景、物理基础和社会心理原因;其次,要认识到智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给网络舆情传播和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以大数据、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和算法等为基础的智能技术,引发了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的机制规律、网络舆情治理系统的运作逻辑、以及社会心理模式的整体性变革。网络舆情的治理也要立足于这些变革,充分把握住当下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与主要风险,利用最新科技手段的优势,通过转变治理理念、强化算法治理、实施大数据治理等优化举措,推进智能技术与网络舆情治理方式手段的全面有机融合,以开创智能时代下治理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新路径。

  (作者:张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推荐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①:2023—2024年河南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②:河南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③:2023年河南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报告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④:河南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⑤:多元共治视角下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 ——以郑州市高新区紫锦社区为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⑥: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⑦: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及问题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⑧:2023年河南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