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⑪: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的河南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25 10:05

  编者按

  2024年1月9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的《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发布。《报告》内容涉及民生建设、人口发展、社会治理、舆情应对、乡村发展、社会保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主线,全面梳理了当前河南社会发展的形势特点、热点难点及问题挑战,并对2024年河南省主动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对策建议。为放大智库声音,增进民生福祉水平、促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大河网学术中原对报告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今日刊发《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⑪:乡村人才振兴背景下的河南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一、河南农村教育发展意义简述

  由于教育水平的相对滞后,作为农村人口众多的河南省并未因其巨大的体量而转为独有优势,反而因其受教育程度不高而造成了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乡村人才长期处于“亏空”状态,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分析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剖析其问题,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的合理建议,对于提高河南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河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环境

  (一)规划“十四五”教育事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河南省研究制定并实施了《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和《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更加关注农村教育、教育公平问题,按照“乡村优先、城镇为主、城扩乡优、城乡一体”原则,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项目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标准不断提高,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乡村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基本健全。2021年,河南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达到19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5%,在各级教育经费投入中,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最多、增长最快、效果最好。

  (三)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建设乡村教师队伍

  河南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于2023年8月推行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工程,计划在省级层面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试点,安排专项经费遴选农村专科学历教师,通过省级试点的示范引领,带动各市县探索实施本地教师学历提升项目。

  三、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学习者概况

  一是农村学校生源大减,随迁子女数量增加。2021年,河南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普通小学的人数为46.58万,就读初中的人数为19.84万。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据统计,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有143.75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9.7%。三是寄宿学生数量持续增加。2011年到 2015年间,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数量所占比例由14.5%上升到19.1%。

  (二)教育者概况

  一是教师学历与资质有待提高。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化结构壁垒的影响,河南省城乡师资队伍仍然在专业资质和学历结构上存在差距。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部分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授课方式有待更新。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队伍结构得不到优化。三是教师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及未来发展上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政策支持。

  (三)教育影响概况

  一是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异表现在教育设施先进程度、配套设施完备程度、娱乐设施丰富程度等方面。二是软实力差距较大。表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上,城市学校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编程课程、舞蹈课程、科学课程等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课程,而农村缺乏开发兴趣课程的条件,学生难以发展学习兴趣。

  四、河南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完善教育政策,创设乡村教育新生态

  1.完善进城学生教育机制

  在随迁子女的教育保障上,一是建立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机制。打破明显的城乡界限,根据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和居住地点等设置相关标准,达到标准的农民工其子女可以享受与城镇学生相同的入学资格。二是促进随迁子女融合教育。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学校、教师辅之以教育引导,减少城乡学生、城乡家庭的隔阂。

  2.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一是吸引家长就地就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农村的工业、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数量多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寄宿制学校,借助学校、老师的关注和教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三是完善校园保护机制,加强法制保护。针对校园暴力制定严格规定,约束学校、学生的暴力行为,建立预防暴力行为的保护机制。

  3.保障寄宿学生上学权益

  政府和教育部门需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农村寄宿学生权益。第一,建立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制度,规范寄宿制学校办学建设标准及其内部运行流程,同时,建立可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机制,采用政府经费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资金筹措模式。第二,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关注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出现“问题少年”。第三,对寄宿制农村学生的住宿餐饮划拨专项资金,进行专项补助,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保证农村学生的营养供给。

  (二)构建师资队伍,推进乡村教育内生发展

  1.构建农村教师人才梯队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人才缺乏或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一方面,大力推行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工程。提升乡村教师学历层次,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培养一批对乡村教育事业感兴趣、有热情的年轻教师。教师主要从农村大学生中筛选,毕业后回生源地农村教学,不仅可以更新当地农村的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更能大大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对农村教师实行动态控编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农村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让那些不愿适应现代化教学方法,不愿提高教学水平的老师退出教师队伍,既为农村教师的更新提供编制,又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建议编制管理部门对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配编制数量,形成中小学校长、教师有序流动的制度,促进县域内教师合理流动,从而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3.完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保障机制

  解决农村教师流动及教师队伍问题要从教师待遇入手。第一,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从源头上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增加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和满意度。第二,差异化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重点向艰苦偏远学校倾斜,以“以岗定补、在岗享有、离岗取消”为标准,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增加岗位对教师的吸引力。第三,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农村教师工作生活。出台相应政策,落实教师安居工程,打造有利于农村教师教育的硬环境,让农村教师在医疗、住房、发展等基础设施方面得到相应保障,切实做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与稳定机制的协调统一。

  (三)补齐教育短板,构建优质教育服务供给体系

  1.更新硬件基础设施

  改善农村现有的办学条件,以教育数字化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一是建设城乡教育一体化专网,保障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具备同样的网络与资源承载能力。二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教育云平台。为农村学校提供保障、基础、通用的教育云服务。资源获取途径覆盖网页端、移动端和有线电视端。三是优先支持乡村基础建设。依托教育专网建设“网际交互教室”,支持开展跨区域教研教学,让农村学校学生可以使用智慧教学终端学习。

  2.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

  一是开展校际间协同发展模式。针对农村学校学生较少,没有平行班的特点,学校间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质教师,补齐农村学校老师少教研难的短板。二是构建教师培训新模式。针对农村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刻板等特点,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脱产研修、远程教育和校本研修以及实际观摩等方式,真正让教师领会到新的教育理念。三是提升教学培训的针对性。通过鲜活的课堂范例讲解,让农村教师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农村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作者:王静宜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

  相关推荐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①:2023—2024年河南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②:河南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③:2023年河南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报告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④:河南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⑤:多元共治视角下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 ——以郑州市高新区紫锦社区为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⑥: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⑦: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及问题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⑧:2023年河南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⑨:2023年河南省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4)⑩:健全大龄农民工系统性养老保障体系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