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⑮:河南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不足及对策建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1-31 15:10

   编者按

  2023年1月6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的《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郑州发布。《报告》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设置了总报告、发展篇、治理篇、调查篇、专题篇,对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的民生建设、人口问题、社会治理、乡村发展、社会保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解读,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对策建议,是研究河南省情民情的重要平台。为放大智库声音,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大河网学术中原对报告摘要刊发,敬请关注。

  今日刊发《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⑮:河南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效、不足及对策建议》

  一、数字政府应运而生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也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将数字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政府职能重塑、治理流程再造、治理效能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加快河南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已全面迈入数字时代,为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轮数字技术的变革趋势,数字政府应运而生。数字政府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信息化,数字政府是“信息”覆盖经济、社会、环境各领域、贯穿行政全过程的政府;二是管理网络化,数字政府是构建庞大规模网络、实现信息整合共享的政府;三是办公自动化,数字政府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整体运转效率的政府;四是政务公开化,数字政府是更具有责任、更公开透明、更有公信力的政府;五是运行程序优化。数字政府是组织结构、管理服务和运作程序调整优化的政府。

  二、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意义非凡

  一是推动国家治理的数字变革。首先,数字化的政府基于智能、先进的技术,有助于决策数据即时地收集、分析和研判,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其次,数字政府可通过网络渠道进一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更能提升汇聚民智、群策群力的效果。最后,数字政府能掌握更加精确、全面的统计和监测数据,找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痛难点,政府治理趋向精细化。

  二是加快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第一,数字政府通过有序的数据流动、开放的数据平台和安全的数据共享,提高自身行政效能,创新行政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公共服务。第二,数字政府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公共权力、资金、资源和公职人员,将权力运行的各环节置于“数字”的制约和监督之下,为塑造公正廉洁、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赋能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一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主要引擎,这对政府提出了新要求,数字政府的兴起正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立即响应和自我适应。另一方面,建设好数字政府能加快要素的高效释放和流动,促进市场主体的培育,强化市场秩序的维护,益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提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三、河南建设数字政府的成效及不足

  一是政策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不断完善的数字政府政策体系引领河南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出台《河南省政务云管理办法》《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2年)实施方案》等。2022年,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后,河南紧跟步伐,加快编制《“河南链”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探索“区块链+政务服务”等更多应用场景。

  二是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成效凸显。河南积极建设数据湖仓、数据汇聚治理、基础工具平台等基础模块。构建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体系,“1+18”省市一体、资源整合、管运分离、数据融合、业务贯通的数字政府“一朵云”正加快构建。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连接国家和省、市、县、乡,形成全省性能可靠、安全等级高的“一张网”,是河南省覆盖范围最广、接入部门最多、承载业务项目最丰富的网络平台。

   三是一体化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河南政务服务网全面使用,能基本实现用户“一次注册、全网通行”,有效解决“上多站、满网跑”问题。“三十五证合一”等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企业满意度大大提升。基本实现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全覆盖,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打造特色鲜明的政务服务移动端“豫事办”,逐步覆盖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数千个事项可以“掌上办”。

  整体来看,河南数字政府建设还不十分成熟,仍存在一些发展不足。一是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目前,河南尚未建立起数据归集、应用开发适配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体系,统筹其长远规划、投资的力度较弱,数据创新应用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协同管理有待加强。全省各类政务服务窗口繁多,存在重复提交资料、应用界面复杂混乱等现象,数字协同管理仍有提升空间。三是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增强。数据系统技术相对落后,且维护成本高,隐私信息保护仍面临挑战,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尚未形成。四是共享开放水平有待提升。政务数据对内对外开放进程相对缓慢,数据共享效率相对较低,动态数据更新有待加速。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数字便民惠民导向

  一是坚持服务思维。以满足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将企业和群众“爱不爱用”作为政务服务的衡量标准,促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相辅相成和深度融合,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以更均等、更暖心的公共服务增强群众和企业在政府数字化改革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坚持用户思维,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及时预见和响应“用户”日益复杂和多元的诉求,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三是坚持数字思维。要加快转变传统治理理念,逐步提高数字意识,做到心中有“数”,既以“数据”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基础,又将“数据”作为政府治理的对象之一,以数字视角推进便民惠民的公共服务改革。

  (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增强数字治理创新能力

  一是要借鉴国外如新加坡,国内如广东、浙江、贵州等地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寻找政府数字化变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二是要敢于抓住数字机遇,敢于先行先试,突破创新,前瞻部署基础设施,重点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强化技术支撑和多领域应用创新,推进协同治理,促进数字政府集约化、一体化、精细化和高效化。三是积极培育数据生态,探索制定统一的政务数据规范和管理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数据规范化、标准化试点示范。重视制度供给,加强制度、政策、法规的完善。健全信息网络体系,筑牢数字政府安全底线。

  (三)加速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数字开放共享水平

  一是探索建设政务数据管理开放机制。建立政务数据资源“负面清单”,除了不宜公开的范围,其他全部向社会开放。通过融合开放的数据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数据无障碍共享交换。通过网络留痕加强电子监察,接受公众监督。二是探索发展数据互通共享机制。推进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的互联互通,研究数据开放融通流转新模式,进一步探索数据资源化、价值化、产品化新路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放共享数据,尤其是加大对政务数据的推广应用。三是促进“跨省通办”更高效更便捷。着眼企业跨区域经营和群众异地办事的困难,密切配合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全国及其他政务服务平台和系统的高效对接和联络。

  (四)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夯实数字人才队伍基础

  一是搭建数字化终身学习教育平台,构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体系。探索开展“数字无障碍化”行动,优化数字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和氛围,厚植数字人才土壤。二是强力推进政府公务人员的数字思维、技能和素养建设。创新政府公务人员数字能力培育机制,建立健全数字素养综合考评机制,不断激发公务人员提高数字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围绕数字化细分行业和技术领域,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激励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深化相关研究,河南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承担起为数字政府建设输送优质人才的职责,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数字人才实训基地。

  (内容提供: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课题组,作者:孙月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

  相关阅读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①:2022—2023年河南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②:河南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③:协同治理视角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④:智慧社区背景下河南省文化养老服务创新路径探析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⑤:河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运行风险与消解路径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⑥: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河南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 ⑦:河南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思路建议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 ⑧:构建河南居家社区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⑨:推进智慧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⑩:推进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⑪ :河南省基层治理中的社会力量参与问题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⑫ :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⑬:农民工创业就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河南社会发展报告(2023)⑭: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启示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