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黄河研究⑭| 饶明奇:近现代黄河水利的先驱李仪祉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20 09:58

  编者按:“黄河宁,天下平”,真实立体全面讲好黄河故事,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凝聚精神力量。2014年出版的《政治黄河研究》对我们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书分为政治中心篇、战争篇、职官篇、政治人物篇、著名河官篇、法规篇、治黄与治国篇七部分,围绕政治黄河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学术中原持续摘编刊发书中的部分篇章,敬请关注。

  本期推《近现代黄河水利的先驱李仪祉》,本文经原书作者、学术中原特约专家饶明奇修改,更加通俗易懂,供大家品读。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省蒲城县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

  李仪祉之父李桐轩和伯父李异材,都是关中名儒,同盟会会员。其父亲和伯父的爱好和学识,对李仪祉的影响颇深。李仪祉幼年,除攻读了四书五经以外,还从其父及伯父处学习了代数、几何等科学,接触了所谓“西学”。1898年,李仪祉以精于数学考取了秀才第一名。第二年又进入专门学习西学的泾阳崇实书院。1901年,入西安关中学堂。1904年,考取北京京师大学预科德文班。1909年,由西潼铁路局派赴德国柏林皇家工程大学土木工程科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辍学业回国。1913年,返德国继续求学,并和陕西水利局局长郭希仁一道遍游了俄、德、法、荷、比、英、瑞等欧洲诸国,“考察河流闸堰堤防”,目睹欧洲各国水利事业的发达景象,比较我国水利事业的颓废,百感交集,立下了专攻水利科学技术,振兴祖国水利事业之鸿志。留学期间,他为了给国家省钱,不愿拿学位,认为只要知识学到手,学位不过是个荣誉而已。务实、不重名利,成为他一生事业的真实写照。

  李仪祉自幼生长在渭北高原,这片土地长期缺水。他的终生夙愿就是效法郑国、白公,振兴关中水利。1922年,李仪祉离开南京,回陕西任省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局总工程师,开始了他兴修水利的生涯。他回陕后积极网罗人才,组织引泾灌溉工程勘测设计,但因经费一直没有着落,直到1927年仍无法开工,李仪祉被迫辞职。1930年,杨虎城任陕西省主席,召回李仪祉任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在国外华侨的赞助和杨虎城将军的支持下,各方共筹集百万余元,解决了款源问题,他的引泾计划得以实施,并于当年开工建设泾惠渠,至1932年6月第一期工程完工通水,可灌地50万亩。1935年第二期工程完工,扩灌至65万亩。泾惠渠的建成受益,成为中国当时现代化水利工程之典范,在我国水利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泾惠渠竣工后,李仪祉辞去建设厅厅长,任省水利局局长,集中精力兴修水利,在杨虎城的支持下,成立洛惠渠工程局。他栉风沐雨,不辞劳苦,亲自出马勘测设计,1934年至1937年基本修成了洛惠渠主体工程。1935年到1936年底又完成了渭惠渠一期工程。梅惠渠也于1936年开工,到1938年完成。他还亲赴陕南陕北考察,筹划了陕南汉惠渠、褒惠渠和陕北的定(无定河)惠渠。他制订了《陕西水利工程十年计划纲要》,筹划了关中八惠:泾惠、渭惠、洛惠、梅惠、黑惠、涝惠、沣惠、泔惠,计划在十年内水利惠及全省,使陕西成为一个模范农田水利区。至1938年李仪祉逝世,泾渭洛梅四渠已初具规模,灌地180万亩,初步实现了“郑白宏愿”。这些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仪祉终生以治水为志,求郑白之愿,效大禹之业,凿泾引渭,治黄导淮,足迹遍布祖国江河湖海,卓有贡献,尤对黄河治理,精心钻研,独有建树。1928年至1930年,李仪祉先后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北方大港筹备处主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浙江省建设厅顾问。在此期间他筹划了白河水利,倡办了华北灌溉讲学班,设置了黄河水文站,亲自勘察了运河和淮河,拟定了导淮计划,设计了杭州湾新式海塘,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水工实验室。

  李仪祉突破了明清以来只重视黄河下游治理的做法,提出了综合治理的观点,并大力实践。他的治理黄河的思想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泥沙未减,本病未除。去河之患,在防洪,更须防沙,泥沙是黄河的症结所在。2.中上游不治,下游难安。李仪祉认为,历代治河皆注重下游,而中上游无人过问者。实则洪水之源,源于中上游;泥沙之源,源于中上游。3.兴建水库,蓄洪减沙。李仪祉认为,在黄河中上游开展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冲刷的同时,要在黄河支流和干流上兴建水库,可以最经济、最有效,兼能减轻下游之河患与上游之河患。其工程以施于陕西、山西及河南各支流为宜。他还提出汛前将水库放空,汛期将相当水量从底洞泄出,可冲刷库内泥沙,减少水库淤积。4.综合开发,利用黄河。要制定黄河下游河防整理计划、黄河入海口整理计划、黄河干支流水库建设计划、黄河防沙(即上中游水土保持)计划、黄河流域造林计划、黄河干支流水利计划。他还提出了每个规划的方向方法和实施的内容。对于黄河干支流水利计划,李仪祉亲自在中上游各省考察,提出灌溉、放淤、垦荒、航运、水电综合考虑的治理目标,综合开发水土草木电力资源,除害兴利,繁荣经济,为民造福。

  1933年,李仪祉奉命筹设黄河水利委员会,并出任第一任委员长。8月,黄河决口泛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黄河水灾救济会,李积极组织防洪抢险,救济灾民。1934年,他长途跋涉,到黄河上游考察。同年,黄河在贯台决口,他组织抢险。1935年,黄河又在山东甄县董庄决口,他奉命加修金堤。这两年他还巡查黄河、沁河、不牢河、微山湖、运河,研究验收贯台堵口工程,督筑金堤,并回陕视察指导水利工程,疲惫不堪。在黄委会工作期间,孔祥熙同族孔祥榕任副委员长,主持堵口之事,乘机搜刮民财,凡大事裁决取于占卜,迷信“金龙四大王”。李气愤地说:“以孔理财,以孔治水,水和财都要从那个孔里流出去”。因此,辞职回陕。

  李仪祉生于黄土高原,奔波于黄河上下,对我国历代治理黄河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科学的治河方略,先后撰写了《黄河概况及治本探讨》《导治黄河宜注意上游》《治黄关键》《黄河水文之研究》《函德国恩格尔斯教授关于黄河质疑之点》等40余篇论文与报告,提出了对黄河治理必须是上中下游并重的指导思想,防洪、航运、灌溉和水电兼顾,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同志在《李仪祉传》序言中所说:“李仪祉把我国治黄理论和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李仪祉在他的著作中虽然没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名词的出现,而用“土壤侵蚀”“土随水去”,“防止冲刷、平缓径流”相通其意。以根治泥沙为治黄之本,提出了精辟的水土保持观点、措施和方法,奠定了我国水土保持理论基础,成为我国近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先驱。其主要观点和具体做法如下:1.平治阶田,推行沟洫。李对坡耕地治理,主张推行两制一阶田制和沟洫制,正本清源,平整土地,就地蓄水。根据地形开沟,容纳坡水、谷水、雨水一齐蓄在地下,使不受蒸发消耗,不顺着河道消失,而都为生长植物所利用。2.修筑横堰,控制沟壑。李认为黄土高原应仿效日本、美国之防沙工事,修筑谷坊、横堰(即今之淤地坝),挽救沟壑土地,制止沟壑之扩大。3.固堤治滩,防止塌岸。对于洪水造成的崩岸侵蚀,李主张治本与治标结合,积极固堤治滩。他科学地论述了水利与水保、用水与治沙、除害与兴利、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此外,他还对韩城至潼关的黄河滩地、黄河下游滩地、黄河出海口滩地整治皆有专论。4.培植森林,防治河患。李仪祉认为森林有涵养水源、防治洪水之功能。他分析了黄河水沙情况,认为培植森林是防治水患的根本途径。5.广种苜蓿,肥田养畜。他主张合理利用土地,实行农林牧综合开发,各得其所。尤为倡导种植苜蓿,肥田养畜,改良土壤,放蜂产蜜效益可观。6.拦水漫田,膏沃压卤。他主张用洪用沙,淤灌良田,改良土壤。其一是引洪漫地,肥润农田;其二是浑水灌溉,膏沃良田;其三是下游放淤,造田压碱。皆有专章论述和受益方法。李仪祉十分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反对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竭泽而渔的掠夺开发,如在《论涸湖垦田与废田还湖》论文中,批判片面围湖造田,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这些观点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李仪祉抱病积极投入抗日运动,加入陕西各界抗敌后援会,在报纸和电台发表文章和讲话,宣传抗日,组织募捐。同时组织渭惠渠、织女渠的施工,以富国强兵的实际行动,支援抗日,表现了他中华儿女坚毅刚强不屈不挠的赤子之心。终因积劳成疾,1938年3月8日病逝于西安市,终年57岁。

  李仪祉不仅为我国的水利工程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也为我国的水利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他曾先后参加创办三秦公学。1915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水利专门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任教授、教务长,曾一度主持教务,主讲河工学、水文学、大坝设计等课程,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水利专门人才。1925年春,兼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倡设陕西古物保管会,并完成引泾灌溉工程泾惠渠设计方案。1933年,在西安创办了陕西省水利专科班,这是其在创办渭北水利道路专门学校之后办的又一所水利专门学校。1935年,该校正式迁至武功张家岗(今属杨凌区)西北农专校部,改为水利组,李任水利组主任并执教。他还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执教,造就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志士仁人,为我国水利工程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仪祉不仅精通水利工程技术,而且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文史、宗教都有研究,著述丰厚,多达200余册(篇),尤长诗歌、戏剧,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剧作家。他德高望重,功垂千秋,深受人民敬仰。1938年逝世后,在西安参加追悼会的达万人之多,当灵柩运到泾阳陵园时,当地群众有五千人挥泪送葬。国民政府发了特令褒扬,称他“德器深纯,精研水利,早岁倡办河海工程学校,成材甚众。近来开渠、浚河、导运等工事,尤瘁心力,绩效懋著。”《大公报》发表短评,称:“李先生不但是水利专家,而且是人格高洁的模范学者,一生勤学治事,燃烧着爱国爱民的热情,有公无私,有人无我。”于右任为陵园作挽联称:“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表达了社会对这位水利大师一代贤哲的缅怀之情。

  建国以后我国水利和治黄事业举世瞩目,实现了李仪祉生前遗愿。并且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了《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陕西省扩建了仪祉农校、陕西机械学院树立了李仪祉像、径惠管理局扩建了李仪祉陵园,陕西省水利水土保持厅与陕西电视台,联合拍摄播放了反映李仪祉生平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江河赤子》等。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在1992年隆重举行李仪祉诞生110周年和泾惠渠通水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学习发扬李仪祉爱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可贵精神,振兴水利事业。

  相关推荐

  ·政治黄河研究① | 饶明奇: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治黄方案出了什么“金点子”?

  ·政治黄河研究② | 饶明奇:历史治水名人王景是如何治河的?

  ·政治黄河研究③ | 饶明奇:贾鲁治河的三大工程和自创的石船大堤堵塞决河之法

  ·政治黄河研究④ | 饶明奇:刘天和治河与“植柳六法”

  ·政治黄河研究⑤| 饶明奇:世界著名治黄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 黄淮运同治”之法

  ·政治黄河研究⑥|饶明奇: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堪称中国16世纪的“治黄通运”宝典

  ·政治黄河研究⑦| 饶明奇:被尊为“河神”“朱大王”的治河名人朱之锡

  ·政治黄河研究⑧| 饶明奇:靳辅治河的大手笔

  ·政治黄河研究⑨| 饶明奇:靳辅、康熙和于成龙:谁是谁非?

  ·政治黄河研究⑩| 饶明奇:田文镜治黄与河南罢考风波

  ·政治黄河研究⑪| 饶明奇:编外传奇河官郭大昌

  ·政治黄河研究⑫| 饶明奇:续写“三立”新辉煌的清代“河神”黎世序

  ·政治黄河研究⑬| 饶明奇: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治河生涯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