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黄河研究⑰| 饶明奇:水运关乎国运
编者按:“黄河宁,天下平”,真实立体全面讲好黄河故事,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凝聚精神力量。2014年出版的《政治黄河研究》对我们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书分为政治中心篇、战争篇、职官篇、政治人物篇、著名河官篇、法规篇、治黄与治国篇七部分,围绕政治黄河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学术中原持续摘编刊发书中的部分篇章,敬请关注。
本期推《水运关乎国运》,本文经原书作者、学术中原特约专家饶明奇修改,更加通俗易懂,供大家品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存之本,也是文明之源。人类文明多起源于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孕育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恒河流域孕育古印度文明,黄河孕育中华文明。一些文明的消失往往与气候变化、水源枯竭、生态退化有关。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至今农业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政权稳,因此,水利兴废关乎政权更迭。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黄河安,天下平。马克思在探讨东方社会的独特道路时指出,东方社会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水利事业作为国家的公共工程,在东方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水利事业的兴衰往往同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水利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社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的变革又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看,一部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治黄史,黄河安,天下平。水利事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一业兴旺、百业繁荣的局面;而一旦水利失修,则会造成水患丛生、民不聊生、兵燹四起、社会动荡,甚至造成政权更替。大禹治水成功,为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兴修水利,对增强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管仲在黄河下游地区治理水患、搞水利开发,为齐桓公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门豹治邺,兴修漳河十二渠,导致魏国富强。秦修郑国渠灌田四万顷,关中无凶年,秦国力量强大,为统一全国打下物质基础。刘邦占据关中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全国。刘秀以引沁灌溉发达的河内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全国。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为隋唐盛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北宋京都水运网络四通八达,带来了封建文化的繁荣发展。黄河大堤的稳固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是元明清封建王朝统一和繁荣的生命线。
国运兴于水运,水衰引发人亡政息。水衰而民困,民困而国亡的事例在我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翻开中国的农民革命战争史,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政治十分腐败、水利年久失修、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年代。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王匡、王风领导的绿林军起义和樊崇领导的赤眉起义,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唐代末年的黄巢起义,宋代的方腊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等等。这些农民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利工程失修,水旱灾害严重,或“庐舍为墟,饿殍载道”,或“赤地千里,人相食”。正反两面的事实,充分说明水利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是定国安邦的重大国策。
盛世治水,乱世河衰。任何水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能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历史上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在国家统一、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开明的时期,水利事业发展就比较快;而在五代十国、魏、晋、南北朝和政权更替的时期,由于封建割据,战争频繁,水利事业就会衰退。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工程院院士钱正英曾经说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两千多年中,我国经历了三次统一和平时期,带来了三次水利的大发展和人口的大增长。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得以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为统一治理江河创造了条件,黄河流域得到很大的开发,全国人口从2000万左右增至5000多万。第二次是唐末时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并修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全国人口发展到近亿。第三次是元明清时期,水利在全国范围进一步发展,到1840年人口已达4.1亿。”(钱正英.钱正英水利文选[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第85页).这也充分说明了治水与治国的关系。
相关推荐
·政治黄河研究① | 饶明奇: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治黄方案出了什么“金点子”?
·政治黄河研究② | 饶明奇:历史治水名人王景是如何治河的?
·政治黄河研究③ | 饶明奇:贾鲁治河的三大工程和自创的石船大堤堵塞决河之法
·政治黄河研究⑤| 饶明奇:世界著名治黄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 黄淮运同治”之法
·政治黄河研究⑥|饶明奇:潘季驯的《河防一览》堪称中国16世纪的“治黄通运”宝典
·政治黄河研究⑦| 饶明奇:被尊为“河神”“朱大王”的治河名人朱之锡
·政治黄河研究⑫| 饶明奇:续写“三立”新辉煌的清代“河神”黎世序
编辑:申久燕